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木瓜与木桃、木李的区别

木瓜与木桃、木李的区别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真木瓜皮薄,色亦黄,香而甘酸不涩,其子向里子头尖,一方面,食之益人”。

又详解道:“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又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楂及和圆子也。”那么它们之间有那些区别呢?有关资料介绍:“真木瓜别名皱皮木瓜、贴梗海棠,木桃别名毛叶木瓜、木瓜海棠,木李别名木梨、榠楂、光皮木瓜。把三者切大块晒干,宜区别。”食用木瓜对人有益,食用木桃、木李对人有害。

果实的区别

木瓜:肉质柔软、香,伏季浓香扑鼻,表面有3~5mm纵深皱纹;切片晒干,因收缩性大易卷曲,表面皱纹浅、细,有的无皱纹。

木桃:晒干有明显粗糙皱纹,深2~3mm,坚硬、嚼如木渣。

木李:果面光滑,有腊质。晒干仍光滑,全木质。晒片平板,易折断,嚼后全是木渣。

真木瓜也有良种和实生、野生种之分。栽植优良品种,比栽植实生、野生种苗提前4~5年结果,产量高达7.5吨,大果2900g左右。药食兼用,产量加工率提高2~3倍之多。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曾谈到真木瓜的优劣问题:“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

总而言之,皱皮木瓜为“真木瓜”。那么,木桃、木李自然不在真木瓜之列了。也有人把南方的“香木瓜”也称作真木瓜推销。实际上它是多年生草本浆果,可生食,有异味,属“消食”药材,并不能与木瓜混为一谈。

植株的特征

木瓜:属小灌木,高2.5m,冠幅直径1.5m左右。叶椭圆披针形,长5~20cm,宽2~8cm。4月初开花,深红、粉红、绿、白,单瓣、复瓣,多色艳丽,结果熟后味芳香。

木桃: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或小乔木,高3~6m。叶形似柳叶,长5~11cm,宽1~2cm左右。花小,粉白色。结果半木质,成熟异香。

木李:乔木高5~10m以上,主杆退皮。叶椭圆形,革质,长5~8cm,宽3.5~5.5cm,结果木质,成熟辛香。

功效、产地、种植的区别

木瓜:属“祛风”类药,性温,味酸,功能可平肝和胃、祛湿舒筋。有杀菌、消炎、镇痛作用,主治关节炎、霍乱、痢疾、脚气、消渴,还能防癌,抗非典,提高人体免疫力。主产于山东临沂、安徽宣州、河南洛阳,但面积甚少,产量不足中药用量的千分之一,药用缺口大。山东省沂州木瓜研究所工作人员,从1965年搜集当地皱皮木瓜栽植。经40年努力奋斗,培育出100多品种资源。其中有十个品种亩产万斤以上。1994年经山东省科委鉴定,参加林业部名特优展览获银奖。试验食用也获得成功,国家科研单位进一步研究出木瓜罐头、果脯果冻、饮料等系列产品,色、香味、营养超过其它水果制品。

木桃:主产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北资丘。面积多达几万亩,产量千万公斤以上。由于它晒干也有明显皱纹,均作皱皮木瓜出售,是药用真木瓜的假冒品。更有甚者,某些药商把真木瓜说成是木桃、木李;把木桃、木李又说成是“真木瓜”,张冠李戴、以假乱真。压质压价,低价收,高价卖,贪图厚利,扰乱了市场,打击了农民种植真木瓜的积极性,制约了药用木瓜质量的提高。

木李:主产山东菏泽、河南、江苏。由于药用效果差,国家药检局于2003年下文,禁止药用。说明,木李在药用方面、食用方面暂无用途,又因木李也属稀有树种,树形好、病虫害少,作为绿化效果较好。

发展木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种植,争取利用种植木瓜达到致富的目的。发展木瓜,首选“药食”兼用的真木瓜优良品种,高产、优质,用途广销路好。不要盲目种植木李、木桃和野生、实生皱皮木瓜。木李、木桃结果木质、半木质。不能加工食用;药用效果差,逐渐被真木瓜淘汰。野生、实生皱皮木瓜结果晚,产量低,结果大小不匀,种子多果肉薄,纤维多,药用虽优于木桃、木李,但营养含量有差异,不利加工食用,也应少发展。

近几年,有的地方育园种植各种木瓜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栽植真木瓜优良品种的好典范,大力宣传真木瓜,栽植真木瓜,让真木瓜尽快发扬广大,服务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