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

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饮食养生不但要做到节五味、节饥饱、调和五味,而且还要调寒热。《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寒温要适中。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与《内经》思想完全一致。

四季的饮食冷热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提出运用寒凉药物要远离寒凉的季节,运用温热的药物要远离温热的季节,并且食物和药物的运用原则相同,即“食宜同法”。这里的“寒热温凉”在《内经》里的本意是指药物或食物的性质之偏,如药物的肉桂、食物的韭菜性温热;药物的黄连、食物的绿豆性寒凉等,但后世医家将其义扩充后也包括食物的温度,与理也通。即秋冬季节应少食寒凉低温的食物,春夏季节应少食温热或烫的高温食物。按照这段文字可以推理得出:秋冬季应多食温热稍烫的食物以助阳气,纠正秋冬季人体阳虚阴盛的现象;春夏季应多食寒凉的食物,防止体内阳气过盛,夏季还可以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

然而这种饮食要求又不能走向极端,如夏季虽宜常吃寒凉及瓜果以清暑,但又不可过食无度,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脾胃功能减弱,不注意饮食卫生或饮冷无度,均可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记载了夏季食物的具体宜忌:“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同疏,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这些论点是立足于维护脾胃功能,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而提出来的。

冷热不调 病生肠胃

在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虽然多个脏腑都有作用,但最直接的是胃肠,因此,食物寒热造成的损害首先也在这里。现代研究发现,长期进食过烫食物是食管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消化系疾病的重要诱因。这种现象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人们发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指出食物过寒过热可以损伤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冷热失宜 损伤五脏

饮食之寒热也可以对五脏产生影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明确提出了“寒饮伤肺”的观点,谓“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寒饮首先入胃,为什么会影响到肺呢?《素问·咳论》从经络方面进行了解释,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说明寒饮入胃,可以通过肺的经脉上入于肺,造成肺寒而生咳嗽。《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指出肺的经脉“循胃口”与胃相连,因此,生冷食物入胃后,其寒凉之气能够通过经络影响及肺。这种因饮食生冷而诱发咳嗽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很多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常因为食用生冷之物而诱发旧病或使病情加重。

饮食冷热 因人而异

《内经》对饮食物温度的要求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以上所述均为一般情况,除此以外,《内经》还有饮食寒温要因人而异的论述。一般而言,里热盛者宜适当进食寒凉食物,里有寒者宜适当进食温热食物。如《灵枢·师传》就提出了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食物寒温的要求,要让病人感觉饮食适宜,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喜好。

对于《内经》里的便寒、便热,《脾胃论·摄养》篇做了进一步说明,云:“或大热能食而渴,喜寒饮,当从权以饮之,然不可耽嗜(过于嗜好)。如冬寒喜热物,亦依时暂食。”提出夏天气候太热,能食而口渴,喜喝寒凉饮料者,应当给予以解其烦热,但不可过于嗜好,防止寒冷伤中。冬天气候寒凉,喜爱热饮食者,亦宜暂时给予以助温暖。

另外,疾病状态的饮食寒热又与常人不同,《瘟疫论·论饮》曰:“烦渴思饮,酌量与之……如大渴思冰水及冷饮,无论四时皆可量与。盖内热之极,得冷饮相救甚宜,能饮一升,止与半升,宁使少顷再饮。至于梨汁、藕汁、蔗浆、西瓜皆可备不时之需。”此时之冷饮是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因此,“无论四时皆可量与”。尽管如此也还是提出不可骤饮、多饮,“能饮一升,止与半升”,并备梨汁、藕汁、甘蔗汁、西瓜等生津止渴、滋养胃阴之品供患者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饮食养生对饮食物的温度一般是要寒温适宜,不能过寒过热,但在特殊情况下又需灵活掌握,阴盛阳虚喜进暖食者可适当进食温热,阳盛阴虚喜进冷食者则宜适当进食寒凉。食物的冷热作为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一种手段对于养生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