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久泄”、“久痢”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病。起病大多缓慢,有腹泻腹痛、逐渐加重,便血和脓血便的症状,可伴有乏力、纳差、消瘦等,严重者有发热、多汗、便血、进行性消瘦等表现,诸症中尤以腹泻多见。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方法,而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良好。兹将临床经验及体会浅谈于下,与同道交流。

湿热困脾型

多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或因湿热困脾,损伤脾胃所致。常见症状有腹痛,脓血样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健脾,常用葛根黄岑黄连汤或白头翁汤。二者均为治疗湿热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的常用方,均具清热化湿之功,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若伴有气虚而见腹部胀痛、纳呆消瘦较甚者,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以取益气健胃、止痛化湿之功。

脾胃虚弱型

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腐熟、运化水谷。若后天受损,脾胃阳虚,水谷不化,水湿停积,下注大肠,以至大肠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常见症状有溏泄,反复发作,食欲不振,腹痛肠鸣,腹胀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大便常挟有黏冻和少量脓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缓。

治当补中健脾,和胃止泻,参苓白术散主之。若久病不愈,中气下陷,久泄不止,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若脾胃虚衰,内有寒邪出现腹部冷痛、肢冷泄泻,采用桂枝人参汤加减,以温中散寒,夹湿者合平胃散,夹热者合香莲丸,阴寒内盛合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

脾肾阳虚型

脾主运化,肾为胃关,若腹泻日久失治,损伤脾阳,下关不固而形成脾肾阳虚泄泻。常见症状有肠鸣腹泻,久泻不愈,腹泻常发于黎明前,泄后痛减,形寒肢冷,少食肢倦,面色白,腰膝冷痛,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当温暖脾肾,固涩止泻,宜用四神丸,或合附桂八味丸治之。温肾之目的是取其暖脾助水谷之运化。若久病气血亏虚,出现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心悸,头晕之症,应合十全大补丸以培补气血。

肝脾不和型

本型多因为精神刺激或情绪紧张或郁怒伤肝,或者肝旺克脾所致。常见症候有胸满痞闷,嗳气少食,受情绪影响即肠鸣腹泻,泻后腹痛,舌苔淡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调和脾胃,术芍散为常用药,主要功效是疏肝补脾,燥湿健胃,补中寓疏,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则痛泻可止。

寒热错杂型

寒热错杂型多由感受寒热之邪,交织肠胃,肠胃功能失调所致。常见症状有腹泻,黏液血便,腹部隐痛,遇冷痛泻则甚,口苦少食,舌淡苔白腻,脉沉数或弦滑。

治宜清热散寒,方用四逆散加当归;若病邪内陷,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紊乱而成为寒热夹杂、虚实相兼之病机,可呈现各种寒热错杂之现象,应予以乌梅丸,以取寒热并用、邪正兼顾、涩肠止泻之效。

血瘀肠络型

多因寒热湿滞蕴结肠络,日久导致血瘀络伤,即所谓“久病必有瘀”。常见症状有少腹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甚痛,泄泻不爽,有虚急之感,面色晦滞,舌边有紫斑或暗红,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活血化瘀,清热通络,不仅行血分瘀阻,且能解气分之郁结,使血络畅通,祛瘀生新,瘀去气行而收效。(熊世升)

猜你喜欢

  • 洋金花能治痛风吗?

    痛风这种疾病是现在的高发疾病,尤其是青年男性朋友们,痛风是因为我们摄入的含有嘌呤的食物过多,从而导致了体内的尿酸值高,而引发了痛风疾病,痛风会让患者痛不欲生,而且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痛风的办法,只能在发作的时候服用止疼药物,那么洋金花能治痛风

  • 高血压能吃罗汉果吗?

    罗汉果这个名字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是陌生的,但是现实中真正吃过罗汉果的人却是不多的。其实罗汉果是一种植物,而且这种植物是可以食用的,一般人都可以吃,那么,高血压患者是不是同样也可以吃呢?这个问题是一直萦绕在我们的高血压患者心中的一个问题,可以

  • 中药枇杷叶的食用方法

    春末夏初,采摘新鲜的枇杷叶晒干,刷去绒毛,洗净切碎,既能入药也可以食用,那么枇杷叶要怎么吃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中药枇杷叶的食用方法吧!第一,枇杷叶粥:枇杷叶煎水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即可。可润肺化痰养胃,适合气虚阴虚发热者食用。第二

  • 中药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豆豉我们大家应该都吃过,味道非常不错,而且在很多美食里面都有豆豉的影子,比如我们的最爱老干妈,那里面主要就是豆豉;豆豉也是有制作过程的,很多人对这一方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而且也不知道其实豆豉还是一种中药材,名字就叫做淡豆豉,那么究竟中药淡豆

  • 益母草在哺乳期到底可以吗?

    随着现在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国家政策也在鼓励很多妇女生育二胎。很多的高龄妇女的生育二胎过后,都会选择给宝宝喂一些益母草来保证他们的体内营养素。但是现在的很多健康网站都在警示广大妇女在哺乳期的时候,对于益母草的食用一定要比较谨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