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服用中西药要间隔半小时

服用中西药要间隔半小时

很多人都持有西药治急症、中药治慢性病的观点。因此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时,往往又改吃中药,甚至有人既服西药又服中药。专家对此提醒患者:不提倡联合用药,如果需要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最少也要间隔半小时以上,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虽然都是药物,但其理化性质不一样,同时服用可能发生种种不良反应,或者破坏其有效成分而降低疗效;或者使药物的毒性增强。专家指出,多数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影响较小。有些中药药性发挥比较快,大约半小时后也可吃其他药,当然间隔时间长些,效果更好。

另外,服用中草药时,不要同时服用含铁质的西药或富含铁的食物,因有些中草药中含有鞣质,两者会产生不溶性的沉淀物,不但使药效损失,还会出现副作用。降血糖药不要和枸杞、甘草、十全大补膏、川贝枇杷露及中药蜜丸合用。降血压药禁止与含有升血压作用的麻黄同服等。

其实,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服用时间上都颇有讲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不同时间服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同时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就必须掌握最佳的服药时间。如降血压药物,适宜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且早晨用量略大。有些抗生素类药物,因其代谢快,需每隔6小时服药1次。治疗哮喘药如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

而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各种膏、丸、散、片、丹、露、药酒、冲剂)需固定时间服用,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早饭前30至60分钟和晚间临睡前30分钟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伤风、感冒的辛温解表散寒药,则要趁热温服,服后即上床安卧。补养、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增加药物的吸收率。

猜你喜欢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肝郁脾虚这七大症状表现,看看你中招了没?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