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胃痛从肝论治

胃痛从肝论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中医之胃痛,病因有多种,而以肝气犯胃而致胃痛者尤其多见。故医家叶天士云:“肝藏厥气,乘胃入隔。”“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即指出了肝胃之气不顺、肝木犯胃的病因病机。胃脘痛不仅要辨其寒热虚实,更应辨其有无肝的临床见症,诸如胁痛、胀痛、嗳气、泛酸、呕哕冲逆,精神抑郁等。兼具上述症状的胃痛均可从肝论治。

胃痛及肝的常见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肝寒犯胃、肝强脾弱、肝胃火郁、肝胃瘀血等。

肝郁气滞:症见胃脘胀满,痛连胸胁,按之则舒,嗳气频作,精神抑郁,食纳减少,大便不畅,脉弦而缓,舌苔薄白或兼黄。治宜疏肝理气,畅达气机。胃气得降,疼痛自止,即“治肝可以安胃”之意。采用四逆散加味,腹胀气滞甚加佛手、木香;大便稀加神曲、茯苓;嗳气泛酸加左金丸、瓦楞子;口多涎沫加吴茱萸、草果;口苦苔黄加黄连、黄芩;痛甚加郁金、香附、元胡、乳香、没药;食少纳差加神曲、麦芽、鸡内金。

肝寒犯胃:症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呕吐清冷涎沫,遇寒痛甚,纳少,食则痛减,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或虚弦。治宜温肝散寒,和胃降逆,使肝寒得散,胃气得顺。采用吴茱萸汤加味,若见呕吐涎沫甚加半夏、茯苓;口泛清水加草果、砂仁;感寒痛甚加良姜、香附;胀痛加木香、佛手;纳差可合六君子汤以益胃补虚。

肝强脾弱:症见胃脘隐痛或挛急,喜暖,得温则减,精神疲乏,肢体乏力,四肢欠温,食纳减少,大便软而不爽,舌淡苔白润,脉虚细弱。治宜柔肝补脾为主,扶脾抑肝,肝胃同治。采用小建中汤加味,气虚加黄芪、当归;呕哕吐酸加木香、砂仁;腹胀加佛手、厚朴;便溏加白术、茯苓。

肝胃火郁:症见胃脘部灼热,痛势急迫,心中烦躁易怒,嘈杂泛酸烧心,口苦口干,大便不畅,舌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热,益胃养阴。采用一贯煎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口干加生地黄、麦冬、石斛;口苦加花粉;大便不畅加枳壳、厚朴、木香。

肝胃血瘀:症见胃脘痛,痛有定处,按之痛剧,或痛如刀割,食后痛甚,大便色黑,常见隐血,甚则吐血,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缓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采用失笑散、丹参饮加减治疗,气虚加黄芪、党参;营血不足加阿胶、白芍、当归;出血不止加三七参,白及;瘀血甚加赤芍、桃仁、红花化瘀止血。

猜你喜欢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