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华氏脉学—中医的硬功夫......

华氏脉学—中医的硬功夫......

华氏脉学是张树才先生十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它是以脉学为基础,包括诊病、治病在内的“理法方药”的全部中医内容,你只需掌握了华氏脉学的诊病精髓及其独创的治病思路,那么你的中医水平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为你开拓了新的视野,将为你以后的中医之路奠定了胜利的基石!

纵观全国,虽说乃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医历史几千年,脉法流派也很多,可是现在看看,全国仅有华氏脉学公开向社会传授。为什么呢?—是因为脉法比较难教,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很难学会,而且老师每期的学生不能多,一个老师同时带多个徒弟很费力,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教脉诊。二是很多老中医不愿意把自己多年的心得公开流入社会,一般都是家族世袭,世代相传。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有足够的手艺养家糊口,有一个代代相传的金饭碗.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的很多绝活失传的原因。三是一般的人不敢教脉诊,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病的基础,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想要样样精通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是没有十多年的行医经验和独创的绝活和独到的见解是没有办法带徒弟的。尤其是脉诊、舌诊、面诊这块工夫必须扎实。否则一把脉,不能把病给人家说出来那算什么中医!中医就是靠脉诊这功夫来征服天下的,所以说脉诊一般人不敢教。

张树才先生之所以推出华氏脉诊法,原因之一就是想让那些一直热爱中医事业并努力学习的人士少走一些弯路。中医是经验医学,光有理论没有老师指点,全凭自己去悟是要走很多弯路的。在中医里老师的责任重点是指点迷津,使学生矛塞盾开,举一反三.

为什么说名师出高徒呢?原因之一就是名师的思路一开始就正确,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要领,学生少走弯路,学东西自然又快又好。为什么很多的老中医干了一辈子他们的水平总是一般呢?要说看病的经验比谁都多,可为啥看病的水平总上不去呢?原因就是他诊病治病的思路有问题。有很多的名医他们对诊病治病都有独到的见解,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更深一些,思路更广一些,所以他们诊病治病得心应手,药到病除。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不走弯路,多拜名师学习可算一条捷径。古代的许多名医都有拜师学艺的经历,而后才创建一套自己独特的东西出来。

张树才先生推出华氏脉学的原因之二,就是为中医诊病水平发扬光大。近些年由于西洋医学地涌入和经济利益地驱使,中医逐渐萎缩。看中医治病医院挣不到钱,不如多做几个仪器有利润,中医的收入也较少,所以中医在这种体制下逐渐萎缩。其实,老百姓的心中是相信中医的,现在就连西医的发源地西方国家,也正在兴起中医治病热潮,谁说中医没有生命力,没有比较是看不出哪样东西是好是坏的,早晚有一天,全世界都会重新审视中医的优越性。不远的将来全世界都会掀起学习中医的热潮。

在中国除了国家公立的中医学校外,很少有人通过其他途径传授中医知识。公立教育虽多,但传授的东西都是理论性的,实践性太差,学生学习多年仍不能掌握其中真谛,不能诊治病。而私人传授的东西都是实践性特别强,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技巧和理论,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要领。最佳的办法是学生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有全面的提高。

华氏脉诊以诊病最为擅长,它吸取了很多名医名家的诊断精华,以脉诊为主,辅以舌诊面诊,准确率很高,实践性很强。其诊病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仪器(仪器不能诊断功能性疾病而华氏脉诊易如翻掌)。华氏脉诊虽为张树才先生所创,但其精髓全部来源于祖国医学,而非张树才先生妄想臆断!所以张树才先生也愿意将其所悟回馈于社会,为中医事业的昌盛注入一份新的活力,愿祖国的中医学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瞑眩与自愈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

  • 疱疹性口炎中医诊疗技术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

  • 经方治虚寒便秘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