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秋冬好发周围血管病

秋冬好发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包括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红斑肢痛症等。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疾病近年已属常见病,亦属疑难病症,好多患者轻则损失肢体,重则威胁生命。因此,在此类疾病的好发季节,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及积极防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脉管炎全称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多发于小腿及足部,主要由于肢体中小动脉形成血栓,造成供血不足而致。发病初期患肢明显发凉、怕冷、麻木或疼痛,行走时足底有垫物感,肢体疲劳,行走一段距离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此症状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粗糙,且呈红紫或变白,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后期出现感染溃疡,指(趾)坏死,形成“脱骨疽”。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发病多见于下肢,可累及主干静脉或肌肉静脉丛。患者肢体明显肿胀、疼痛、变色,局部皮温高或伴有静脉曲张。急性发作期可见全身症状,如低烧、厌食、疲乏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活动后患肢肿胀及疼痛加重,部分血管成条索状曲张及斑片硬块,重者局部溃疡,形成“臁疮腿”,若血栓脱落则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同脉管炎基本相同,此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往往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

为什幺说秋冬季节易发周围血管病呢医学研究认为,秋冬,特别是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变化剧烈,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南侵袭,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此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内分泌失调,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这些因素进一步促使血栓的形成,另足部脂肪较少耐受力较差,肢体末端血管较细,并且血流缓慢。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减低,因此极易导致血栓的产生。

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病:首先要防寒保暖,尤其是四肢。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如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类。应戒除烟酒,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日常膳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参加适当的健身锻炼。特别重要的是,发现初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并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猜你喜欢

  • 这种当季水果不仅能乌发补肾,还能养颜抗衰!

    春夏之际,桑葚正当时。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时节,对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来说,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历代医家也极其推崇,在民间更是有“人间圣果”、“补血果”之称。中医将药食同源的中药称为“

  • 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坏习惯!

     夏季体内湿气太重,会导致我们身体不适、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想要摆脱湿气,除了用一些中医祛湿方法祛除湿气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可能会加重湿气。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习惯。会让

  • 中医药膳养生的分类与特点

    药膳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膳食疗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结合,以达到养生防病,滋阴壮阳,促进疾病病人康复等作用。那么中医的药膳养生都有哪些特点呢?药膳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药膳的分类根据药膳的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

  • 什么是紫苏?吃点紫苏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紫苏在中国通常被用作传统中药,而日本人则主要将其用于烹饪,特别是在吃生鱼片时和食用刺身时。在我国一些地区,紫苏还被用作蔬菜或茶。紫苏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名药,一片小小的叶子,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很多的部位都是可以食用,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什

  • “车前草”是个宝,用它来煮水喝,身体会收获哪些益处

    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对于车前草这种植物并不陌生,在很多的资料当中都有记载,这可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它的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生命力比较完全顽强,分布范围特别广,小时候经常会看到它的身影。很多人都知道车前草是可以入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