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医放血疗法

藏医放血疗法

藏医治疗学丰富多彩,其中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仍广泛沿用。

放血疗法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手术治疗,通过将血管切开或穿破,进行手术放血,将病血引出体外,达到治疗目的。

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热性疾病,如瘟病、疖疮、疮疡、丹毒、黄水、麻风、扩散伤热、骚热等热症。而一些疾病则不宜用放血疗法,如正精耗竭、灰色浮肿、胃火衰败等虚寒性疾病以及小儿、老人、孕妇、产后等,均禁忌放血。

根据病种和病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进行治疗。凡是热性病早期,应在热症初起,热势亢盛的时期,及时放血。而在病程的中期,恶寒停止身体感麻重之时,就及时刺血,放出恶血,以免热性扩散,难以控制。而在血病及赤巴病过程中,病血已散布在脉道之中,或因饮食不当而有余热未消,已散布于脉道,虽属晚期,也可放血治疗。

藏医放血过程分为鼓脉、进刀、察血、掌握出血量等步骤。所谓鼓脉法,就是设法使血流旺盛,这需要在放血前三天先内服一些分解药如三果汤(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组成),目的是将病血和正血分开。放血前应温暖躯体,待血流旺畅时,用扁形细绳捆扎放血以上部位。放血进针的穴位都有固定,要避开要害部位及命脉部位。

放血时,如流出液色黄而稀,甚或有泡沫、粘液者,均为病血。如果放出的血色鲜红且较稠,则为正血,不能再放。至于放血多少合适,也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情况而定,一般病人体质较壮实者,可略多放些。放血后,一旦病血流尽,正血出现时,即应该停止,勿放血过多,以免损伤正气。

猜你喜欢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表里两解治内热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