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络病理论指导慢性乙肝用药

络病理论指导慢性乙肝用药

在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纤维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慢性乙肝在强调抗病毒的同时,重视抗纤维化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慢性乙肝和抗肝纤维化,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代肝脏病因学研究表明,在慢性乙肝的过程中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外周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这些异常往往与中医所说的热毒、痰湿、血瘀有着内在的联系。慢性乙肝的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呕吐、黄疸、胁痛、肝脾肿大、皮肤黧黑、皮肤瘙痒、肝掌和蜘蛛痔,以及进一步发展而见的呕血便血、水肿、腹水、肝性昏迷等,都与毒邪伤肝以及病在肝络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随着中医对慢性乙肝研究的不断深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就是说临床诊治中既要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又要重视现代医学的各项检查指标,并将中医络病理论运用到治疗中。如认识到“肝络”相当于肝脏毛细血管的概念。肝脏毛细血管又叫肝窦,是全身通透性最大的血管之一,也是肝脏的营养血管。肝络,即肝窦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气血,交通阴阳,互渗津血,既可藏血,又可行血。乙肝病毒引发肝细胞炎症损伤,使星形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增加与降解失衡,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肝细胞与血窦间因胶原构成了基底膜,阻遏血流与肝细胞的直接接触,使肝细胞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又加重了肝纤维化的进展,最终形成肝硬化。所以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从络病角度入手,消除炎症损伤与抗纤维化是两大关键。

现代研究证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化痰软坚药物对改善肝脏微循环、消除肝脏的炎症、纠正血液黏稠度、调整组织代谢、改善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无论慢性乙肝发展到任何阶段,中医药解毒清热、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始终贯穿整个过程,即使是慢性乙肝的早期,运用这个治疗原则也起到散结开郁、疏肝通络以及预防邪毒深入营血的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治疗理论的临床效果,经过反复比对和筛选,我们选用参与“国家十五肝病攻关项目”的双虎清肝颗粒、和络舒肝片在临床上进行疗效观察和评定。

双虎清肝颗粒以双花、虎杖等药清热解毒;小陷胸加枳实汤化痰宽中理气,专祛内生之痰(湿)毒;丹参活血化瘀。全方以清热解毒、宽胸化痰为主,活血化瘀为辅。

和络舒肝片以“虫蚁通络”和“辛温通络”之大法组方,以鳖甲、海藻、昆布、土鳖虫、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软坚散结、活血通络,炒白术健脾利湿,配合昆布、海藻化痰软坚散结,并防虫类药药性过猛克伐脾胃。此药以舒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见长,兼顾脾胃和肝肾。

双虎清肝颗粒配和络舒肝片,二药伍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原载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 侯宪聚)

猜你喜欢

  • 经期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

  • 痛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调理?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 月经周期紊乱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月经频发,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我们称为月经频发。第二种情况是月经稀发,如果月经周期超过35天,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我们成为月经稀发。第三种情况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流血没有规律性,可能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可能沥沥拉拉毫无时

  • 肥胖的四种类型

    第一个湿热型,它的表现呢我们看脸上长痘,油光满面,便秘或大便糖稀,舌头红,或者是舌苔发黄,这调理我们需要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啊。第二种情况是痰湿型的,它是临床表现来看就是易胖体质,痰湿型这个类型一看就是个胖人体质,同时伴有四肢沉重,习惯躺着或

  • 失眠怎么调整

    第一种类型:心火偏亢,症状表现为心烦不寐、烦躁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我们调理的方法是:清心泻火,宁心安神。第二种类型:肝郁化火,症状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寐、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