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古代医生名考略

古代医生名考略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对医生的别名也称谓颇多。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多称之为医工,其最见于《内经》,“上工治未病”就是对良医的称赞。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医工”、“针工”均为对医生的称道。对古代医生的别名略作统计,则有待诏、博士、牙推、郎中、大夫等名,唐人张祜《病宫人》诗有:“药饵无征待诏愁”之句,可见唐代医生亦称为待诏。辽代时翰林医院设医待诏之职。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唐代太医署列医博士、按摩博士等职,则知当时医生称为博士。牙推之名,见于元人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马致远的《岳阳楼》、尚仲贤的《王魁负桂英》、石君宝的《秋胡戏妻》等剧作中均称医生为牙推。牙推也作衙推,陆游《老学庵笔记》:“陈雅诗云:‘陈雅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李牙推。’”李牙推即为医者也。其实牙推之名起于南宋之前,据《北梦琐言》所记,后唐庄宗刘皇后之父曾以医为业,负药囊直入后宫,自称刘牙推访女。《旧唐书·郑注传》:“元和十三年,李愬为襄阳节度使,注往依之,愬得其药力,固厚遇之,署为节度牙推。”据此,牙推之名于唐时已有之。至于郎中、大夫之谓,并见于洪迈德《夷坚志》。可见宋代已有其名,后直至明清时代则多以此称谓医生。

猜你喜欢

  • 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

  • 龙胆泻肝汤治酒毒性阳痿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

  • 急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 小儿脾胃病常用方药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风湿性关节炎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5)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