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漫话中医处方与文房四宝

漫话中医处方与文房四宝

造化的确是垂青有心之人,酬谢勤勉之士。常用于书画、包括书写中医处方的宣纸,就是被无意中发现的。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流芳百世。欧阳修曾经用这种低吸墨的澄心堂宣纸起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并送了若干张给大诗人梅尧臣。梅尧臣收到这种“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竟高兴得吟道:“把玩惊喜心徘徊”。澄心堂纸在唐宋时期名贵难求的程度,由此可以想见。关于宣纸的由来,迄今尚无可靠的文字考证。在宣纸产地安徽宣城泾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年复一年,终未如愿。机遇总是赐予坚持不懈的人。一天,孔丹来到当年蒙恬发现用于制笔兔毛的泾县,徘徊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大树横卧溪上,枝叶倒伏在山涧水中,由于树皮被流水终年浸泡冲洗,已形成丝网状,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如丝绵一样柔软牢韧。孔丹不识树名,向百十步外一处茅屋中老奶奶请教。老奶奶笑着让他问自己孙女檀姑,檀姑因出生在山边清水潭畔老檀树倒伏溪中那年而得名。檀姑长成似有所待,待得孔丹来,二人结为连理,夫唱妇随。共同辛苦采集青檀树皮、燎草,一起浸润、日晒、雨淋、揉制、蒸煮……,在老奶奶和檀姑的帮助下,孔丹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造出绵白柔韧的纸张,这就是后来的宣纸。今天驱车205国道,途经泾县时,常可看见山坡上有大块裸露山体,往往误以为当地绿化不佳,其实此为宣纸原料日晒夜露之晒场。还有一说,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皖南太平县迁徙泾县小岭避难,见峡谷檀肥水清,遂取为造纸原料,造出可书可画、千年不蛀之纸,世代相传。笔者窃以为后者更为可信。制造宣纸至今纯手工操作,需十八道工序,一百六十多个操作步骤,工艺繁难。传世宣纸品种多达六十余种,规格各异。如今著名的“红星牌”宣纸、“汪六吉”宣纸享誉海内外,为中外书画家和广大中医药学者所喜爱。

猜你喜欢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