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针刺治疗对胰岛素抵抗有逆转作用

针刺治疗对胰岛素抵抗有逆转作用

胰岛素抵抗(IR)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冠心病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上述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疗法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率。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易玮、孙健、许能贵、谢长才医生在一项观察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肝脏和胰腺的形态学影响,以及饮食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针刺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大鼠的高血糖症、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而在针刺治疗中配合饮食调整可以加强针刺逆转胰岛素抵抗的效应。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将40只SD大鼠(体重180~220克)用普通饲料(配方为玉米31%,小麦18%,豆粕21%,稻谷4%,黄豆2%,麸皮10%,蛋黄粉3%,鱼粉6%,预混料3.5%,植物油1.5%,多种维生素1%)适应性喂养1周,随后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1组、模型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则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从第6周开始,每隔1周对空白组和模型1组大鼠从眼眶静脉窦采血1次,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第8周后,空白组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两周;模型1组继续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两周;模型2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两周;针刺1组继续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两周,同时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针刺2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两周,同时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针刺穴位选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肾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均沿皮斜刺8毫米,肾俞直刺5毫米,在内关、足三里穴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3~5赫兹,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两周。对各组大鼠于治疗结束后禁食12小时过夜,次日晨从眼眶静脉窦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

检测结果表明,给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8周后,模型1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均较空白组显著性升高(P<0.01)。经过两周治疗以后,模型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与模型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针刺2组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与模型2组和针刺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可逆转IR大鼠肝细胞变性

肝脏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空白组肝小叶结构清晰,界板平滑,肝细胞索排列规则,窦内皮细胞、储脂细胞及枯否氏细胞未见增生;肝细胞胞浆红染,核居中;汇管区结构清晰,胆管未见破坏,纤维结缔组织未见增生。而模型1组存在明显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大而空亮的空泡,核被大量的脂滴挤压到胞浆周边部,部分肝组织内见小灶性坏死,肝细胞伴有明显的水样变性,细胞体积增大,肝血窦受压,汇管区血管可见扩张充血的改变,部分标本在汇管区及小叶周边部见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模型2组存在较轻程度的细胞水肿或水样变性,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其中两例标本在细胞水样变性的同时伴有肝小叶周的脂肪变性。针刺1组中有两例基本正常,其余6例肝细胞有轻至中度脂肪变性,未见肝细胞水样变性,其中两例有两处肝细胞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针刺2组有4例基本正常,其余4例存在细胞水样变性,其中两例伴有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由此可见,针刺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饮食调整也具有这种效应,两者配合应用这种逆转效应则更强。

可逆转胰岛细胞形态异常

胰腺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则表明,所有胰腺样本外分泌部结构清晰,腺泡结构形态正常,腺泡细胞呈锥形,未见出血或坏死;胰腺导管散在分布,管腔未见坏死物、未见阻塞,导管上皮未见坏死。空白组、模型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胰岛形态及分布正常,位于胰岛中心部分的细胞数目较多,大小较一致,胞核居中,胞浆均匀分布,未见萎缩、变性或坏死;而模型1组可见胰岛内细胞明显减少,个别细胞体积缩小,胞浆红染,核染色加深。因此,针刺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内细胞数目,逆转其形态的异常,如细胞体积缩小,胞浆红染,核染色加深等,饮食调整同样具有这种效应。

据研究人员介绍,中医学经络理论认为,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有理气活血之功效,善治内脏气机不调疾病;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之下合穴,胃足阳明脉气合人之所,胃气所聚之处,刺之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化痰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健脾、疏肝、益肾之功效,主治肝、脾、肾三经之病证,亦是理气活血之要穴;肾俞为肾之背俞穴,为肾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刺之以助先天之本,具有补益肾气,通阳利水之功。诸穴共用,标本兼治,虚实同顾,共奏“健脾益肾、活血化痰”之功效。而现代医学中的高脂血症及由此导致的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糖尿病等病症均与脾胃运化及水湿代谢功能失调、痰瘀阻滞脏腑脉络有关,故选取这些穴位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可产生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