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警惕抗菌药致神经系统综合征

警惕抗菌药致神经系统综合征

目前,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居高不下,其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综合征出现几率多且复杂多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此总结如下。

颅内高压综合征

又称药物中毒性脑病或虚性脑膜炎,其发病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或过敏机制使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机能障碍,脑脊液回流受阻、水分和血浆进入脑组织内形成弥漫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多为一过性脑功能失调,表现为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甚至癫痫样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易于发病,常伴有哭闹、前囟隆起。通常,青霉素仅有少量透过血屏障,但在用量过大(超过1000万单位/次)、静滴速度过快或颅内有感染时,可使大量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而引起青霉素脑病。如用于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常在用药后3~20天发病,表现为烦躁、咬人、呕吐、肌阵挛、面部抽搐等,脑脊液压力可明显升高,但细胞、蛋白含量多正常。新青霉素Ⅰ、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类、氯霉素等偶可致病。

脑膜炎-脑炎样综合征

为药物的直接毒性或变态反应所致,脑脊髓有弥漫性出血或脱髓鞘等器质性病变。临床以头痛、幻觉、意识障碍、木僵、癫痫样发作、各种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为特征,伴有发热者极易误诊为颅内感染。老年、肾功能不全、心内直视手术用人工心肺机使血脑屏障功能减退时大剂量应用青霉素者易于发病。此综合征多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数均可升高,与中毒性脑病不同。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引起者可伴有精神异常、踝阵挛,脑电图呈弥漫性损害。青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在鞘内注射较大剂量时,在早期即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严重者伴昏迷、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常在注射后数小时立即发病。椎管内注入链霉素引起的急性毒性反应可很快出现截瘫、尿潴留。氯霉素口服较注射易发,与其抑制肝药酶的产生或对脑细胞的直接损害有关。

药源性阿-斯综合征(ASS)

ASS是一种由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输出量锐减而导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症候群,多见于抗寄生虫药物,个别患者在应用庆大霉素后亦可诱发。临床表现为用药后突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伴有抽搐或癫痫样发作。

小脑综合征

多由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导致,其机制可能与静滴速度过快有关,减慢给药速度或停用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好转。常见症状为眼球震颤、复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头晕、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易跌倒。

锥体外系综合征

系药物耗竭了大脑黑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储存或造成多巴胺受体阻滞,使乙酰胆碱样作用相对增强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呈阵发性发作,可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类。多见于米诺霉素、头孢噻啶等药物大剂量应用时。常表现为表情淡漠、面具样脸,唇、舌、下颌、四肢远端不自主的静止性震颤、抽搐、流涎、扭转性斜颈等急性肌张力障碍。庆大霉素、卷曲霉素、二性霉素罹发者偶可表现为震颤性麻痹综合征,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肌肉阵挛、动作缓慢运动减少等。

肌无力综合征

氨基苷类抗生素用量过大或静脉速度过快时,可因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功能,出现肌无力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面部、口周麻木、眼睑下垂、复视、举臂困难和阵发性下肢无力等类似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或呼吸抑制而危及生命。

猜你喜欢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