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至一阳生

冬至一阳生

在传统的养生保健理念中,至为独特的是“天人合一”,认为人生活与生存于天地间,不能不受天地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欲求健康长寿,就必须遵循大自然预示的征兆,调适自己与之相适应;否则,反其道而行之,势必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天地大自然最基本的规律,是一年四季,寒暑易节,阴阳转换,周而复始。其中,关隘之一在于“冬至”,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这个关隘过得好,来年的健康就有了基础;否则,后患无穷。

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冬至一阳生“呢?什么是“阳”呢?众所周知,传统理念极端讲究阴阳,以阴阳代表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火为阳,水为阴……而阴阳中又有阴阳,如“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等等,以之说明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生理上,体外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阳,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确保身体健康。倘若阴阳对立统一关系失了调,即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如“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如果“阴阳离绝”,就会造成疾病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医学的任务就在于诊治,采用种种措施,恢复阴阳平衡,重现健康。

阴阳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消长”。“阳”生于“冬至”,而后随日子而长,“消”于翌年“夏至”。“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们生活于北半球者,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是酷寒的开始。要害就在于这里:“阳”生于酷寒之始,这就必然构成调理上的难题。

怎样调理“冬至一阳生”呢?明代顾元庆《檐曝偶谈》介绍养生见闻说:“隐士络耕道言,修养之士当书《月令》置于座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渐夭,如草木萌动,易于伤伐,故当禁之,不特节也。且嗜欲四时皆损人,但冬、夏二至,阴阳争之时,尤损人身。”

十分显然,调理“冬至一阳生”措施的重头戏是“禁嗜欲”。理由吗?因为“一阳初生,其气渐夭,如草木萌动,易于伤伐”。道理再明白不过,任何的诠释都将是赘疣。

理论如此,现实呢?冬至,机体受寒冷袭击,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整个身体的生命力显得瑟缩脆弱。王廷相《摄生要义》指出:“冬天天地闭,血气藏,伏阴在内,心膈多热,勿扰乎阳。”扰乎阳莫过于“嗜欲”。难怪《洞玄子》谆谆告诫世人:

“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迷者弗顺,以生疾而殒性命。”

看来,为了健康,护卫“冬至一阳生”,冬至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还是“禁嗜欲”为佳!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黄仁发

猜你喜欢

  • 脾虚的表现和症状,应该怎样调理?

    现在的人吃东西啊,过于丰富,不仅吃的多,而且吃的比较杂,这就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我们脾胃虚弱,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的,所以脾胃问题的类型当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接下来,就会教会大家如何正确的辨证调理脾胃。中医

  • 吃撑了胃不舒服怎么办

    为什么稍微吃一些食物就觉得撑呢?其实主要是因为胃动力不足所造成,胃动力不足导致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一直就停留在咱们这个胃里面,然后造成我们吃一点点东西就会有一种撑胀的感觉,那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三招第一招,不要坐着,要站着,生

  • 看舌苔辨病

    看很多粉丝问我,中医看病为什么要看舌苔呢?舌苔呢究竟能看出什么来呢?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因为脾之外候,舌头通过经络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跟五脏六腑相通,不同的是啊,舌面的区域对应不同的脏腑,舌的中部呢一般是属于脾胃,舌尖主心肺,舌的两边呢,

  • 经常半夜口干,渴醒的主要原因

    您是不是经常觉得口渴,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心里总感觉口干口渴,甚至会被渴醒,不喝点水就睡不着,非常呢影响睡眠,有些人呢,甚至睡前喝很多的水也没有用,不仅口干,而且还会出现夜尿多的问题,要频繁的起夜,那半夜口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造成口干的三个

  • 湿气重怎么排湿有效

    症状:很多湿气重的人呢,都会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边有齿痕,整个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湿成了头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湿呢?第一,饮食调节,我们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湿,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药,薏米,红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