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正确使用药物支架科学治疗冠心病

正确使用药物支架科学治疗冠心病

药物支架的诞生和临床应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如何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已经成为临床的一个新的难题。对于临床相关专业医生来说,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支架、科学指导病人持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对医患双方均至关重要——这是国内著名心脏介入治疗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日前在南京召开的“苏皖地区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临床分析研讨会”上反复强调的内容。

药物支架并非万能

据马根山教授介绍,冠状动脉再狭窄一直是限制经皮冠脉成形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普通支架术与球囊扩张术相比能减少直径大于3毫米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但是支架内的狭窄率却居高不下,而药物支架的发展可以说是再狭窄防治上的一项重大进步。目前,国内在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中,药物支架的应用比例达到80%~90%,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并且降低了靶病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等,为国内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药物支架并不是万能的,它仍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和应用上的局限性。例如,药物支架延迟再内皮化和聚合物涂层导致的局部血管过敏和炎症反应以及支架晚期贴壁不良等,都可能会增加晚期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引发新的危险。

免过度使用

马根山教授说,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药物支架的应用并不是人人皆宜的。临床上如果过度使用药物支架,将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直径2.50~3.75毫米的血管、长度<30毫米的自身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稳定或不稳定心肌缺血,置入药物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属Ⅰ类适应证(A级证据水平)。此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证实了药物支架在糖尿病血管、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慢性完全性阻塞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复杂病变治疗上的卓越疗效。对于将要接受紧急的大型手术、高龄患者以及各种原因不能耐受长期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不应考虑使用药物支架。对于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内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考虑球囊扩张或放置普通支架,而不应考虑置入药物支架。

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在普遍关注药物支架安全性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正确使用药物支架,包括正确选择适应证和合理使用、规范化操作、提高手术质量以及药物支架置入术后正确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正确评价患者置入药物支架的风险效益比。

术后坚持1年以上抗凝治疗

“药物支架术后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因为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血栓形成,确保心脏血管持久畅通。”马根山教授特别指出,有的支架内血栓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出现,一旦患者提前终止抗血小板治疗,形成血栓的风险就会大幅度增加。而一旦形成支架内血栓,治疗难度会明显加大,若就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国外最新研究表明,置入药物支架后应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在12个月以上。高危患者是否需要服用更长时间抗血小板药物,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