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甲流当前,我们如何防控

甲流当前,我们如何防控

本报记者 厉秀昀 樊丹

11月4日举行的卫生部新闻通气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主任冯子健、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沈颖、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曹志新,三位专家向媒体解答了公众关心的甲流防控相关问题。

中医药在甲流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专家也在不同场合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疫情发展迅速

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4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5.1万余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近3.9万例。重症病例累计153例,已治愈43例,死亡8例。

冯子健说,疫情数字只是反映疫情在我国的趋势,“因为没有对每一位发热病人都进行实验室确诊,大量未经实验室确诊的病人都没有报告。目前报告的这些人数,只占实际总发病人数的很少一部分。”

沈颖介绍,从10月23号开始,北京两家大的儿童医院出现就诊高峰,北京儿童医院一天就接诊几千例病例。所有的公共卫生事件,儿童一般首先发作,因为他们抵抗力弱,这个群体也有聚集性的特点,所以儿童首先发病是一个普遍新的规律。

3天不退烧可能是危重病人

曹志新说,绝大部分病人在72小时内就好转了,如果72小时还不好,就可能是潜在的危重症病人。

曹志新介绍,前期统计了1054例国内甲流病人的资料,这些病人的体温变化规律显示:发病第三天,病人的平均体温是37℃,三天之内基本退烧。因此从均值的角度说,绝大部分病人在72小时内就好转了,如果72小时还不好,就可能是潜在的危重症病人。

青少年发病人数多

冯子健说,目前少年儿童和青壮年的发病人数多,所以相应重症和死亡人数也高。现在学校里暴发甲流比较多,因为孩子们在学校接触时间长,接触距离近,频次高。就目前的病例来说,各年龄人群的易感性相似,因为暴露机会不一样,所以使得年轻群体的发病率高,相应的重症数量也就增多了。如果考察重症病例占各个年龄发病人数的比例,青少年不一定最高。

沈颖介绍,甲流病毒的特点是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速度快,但大部分病人是轻型。对于轻症的病人,主张休息好,多喝水,对症治疗,轻症病人主要症状在前三天,发烧在38.5℃以下,中药治疗效果比较好。

不必对每个可疑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

冯子健说,目前甲流已经在我国广泛传播,现在不再要求对每个病人采取由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个别隔离,而是劝病人自我隔离。同时我们现在也没有要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对每一个可疑病例都进行实验室诊断,对所有病例进行实验室监测各国都做不到。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不具备这么大的检测能力。现在对实验室诊断的要求是强调对重症病例的诊断,对重症的诊断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导临床的抗病毒治疗,二是监视可疑病例毒力变化,看甲流在这个病人身上表现得比较重,是不是因为病毒的毒力变化造成的?

个人预防至关重要

冯子健提出,当前,甲流疫苗供应不充足,因此公众的个人预防至关重要。他说,如果出现了流感样症状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打喷嚏等,就一定要在家里休息,等症状消失24小时后再工作,这样有利于预防甲流在一个集体单位的暴发,有助于减缓在整个社会的传播。

在家养病时,要防止家庭内的传播,特别要注意保护家庭里的高危成员,比如慢性病人、小孩、老人和孕妇,他们是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要尽可能避免让他们受感染。

患病期间,还要尽可能减少非必要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就戴上口罩,防止疾病在公众中传播。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这是最简单又有效的预防措施。

重症患者可进行积极的中医药治疗

卫生部最新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将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列入其中。近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治疗轻症甲流效果显著,在重症治疗上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轻症甲流患者上效果显著,可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书臣教授说,中药能起到这么好的临床疗效,跟组方有关系。如方案中推荐的治疗甲流的中成药之一疏风解毒胶囊的处方中,含有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等,其中虎杖清热解毒、去痰止咳、活血化瘀,其清热解毒的功能最为明显;连翘、板蓝根、败酱草都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马鞭草不但可清热祛风,还可除湿通痹,不少著名医家用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柴胡和芦根有很好的透散作用,发汗解热,有利于疾病的快速缓解;甘草具有清热调和作用。这一组方紧紧抓住了病人的证候特点,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随着重症患者不断增加,中医药在甲流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也在发挥积极作用。在总结多例成功救治案例的基础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教授提出,对于重症甲流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虽正气未脱,但也要尽早加入益气活血的扶正之药,避免患者向危重症发展。甲流重症患者肺部功能多不容乐观,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紧密关系,应大胆利用泻热通腑的药物。

专家提出,中医药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要把握好时机,对于重症患者可进行积极的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药的“防变”作用;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通过中西医结合,努力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

猜你喜欢

  • 脾胃虚弱五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类似情况!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 春季脾胃病高发期,临床常见三种反流病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再说一说反酸烧心这类疾病吧,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在临床中啊,这样的一个患者现在特别的多见,那么同时现在呢,这个春天,这个天气啊,也是胃病,脾胃病高发的一个季节,那么反酸的症状也越来越多,那

  • 脂肪肝千万不要忽视

    今天跟大家再聊聊脂肪肝吧。脂肪肝现在我们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有些人患者也比较担心脂肪肝是不是会演变为肝癌,那么昨天还见到一个患者,年龄不大, 30多岁,我们身体稍微胖一些,然后得的脂肪肝,验的肝功能呢,我们一般比较常见的就是转肽酶升高,

  • 为什么有的人到夏季也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大大家都知道我如果我们冬天怕冷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夏天也怕冷呢?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今天呢,就看了一个患者,就是特别怕冷怕风,然后夏天也要穿上棉服,那么现在又要到夏天了,其实有些人呢

  • 患者胃痛症状日久有下坠感,伴有肠鸣腹泻,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女性患者,44岁,胃疼这个毛病很多年了,有时候隐隐作痛,有点还有呕吐,有时候反酸,饮食也下不去,觉得胸脘部就是比较胀闷,腹中有时候肚子咕噜咕噜响,她自己感觉就像打雷那么响,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体还是比较消瘦,气短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