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针刺兼镇静安神法治三叉神经痛

针刺兼镇静安神法治三叉神经痛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毫针治疗一般以分部近取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相结合,施用泻法,笔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镇静安神之法,配用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督脉的穴位,取得显著效果。

治疗方法:取穴:局部取穴(患侧):第一支痛:攒竹、丝竹空、鱼腰;第二支痛:颧髎、巨髎、四白;第三支痛:颊车、下关、夹承浆。远端取穴(双侧):合谷、内庭。另加取人中、双侧神门、劳宫以镇静安神。针法:攒竹、丝竹空、鱼腰、巨髎、四白、颊车、夹承浆浅刺0.3~0.4寸,行雀啄刺;颧髎、下关直刺1~1.5寸,合谷直刺1寸,内庭直刺0.5寸,神门、劳宫直刺0.5寸,人中向上斜刺0.5寸,提插泻法,得气后均施于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每日一次;第二个疗程隔日一次。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较为困难,临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解除疼痛为治疗目标,西医常采用镇静止痛之品,多暂时起效,但易复发且常有副作用及药物依赖。针灸治疗本病显示了较好的止痛作用。

本病在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其病位在面,病因多为风邪夹寒或夹热上攻,基本病机特点是面部阳明经脉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

经脉气血的运行与心和神有关。心主血脉,神能导气,气畅脉通,百病不生,反之心失主血之功能,神不能导气畅行,则会发生病痛,故有百病之始皆本于神之说。《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不明,使道闭塞不通”,不通则痛,可见疼痛的发生也与心神有关。且疼痛是一种感觉,是由神所感知,“心藏脉,脉舍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均说明心为君主之官,神明之府,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统领全身官能,各种感觉都受心的支配,疼痛的感觉是由心神所感知的,即“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另外“脑为元神之府”,说明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关,即疼痛的发生和感知与脑也有密切关系。不仅如此,机体对疼痛程度的反应与神的感知程度还有密切关系,正所谓“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

故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之法,既要分部近取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以消除病因改善气血运行,又要兼以治神,“调其神,令气易行”,以神导气。欲安其神,必以静之,镇静安神以心经、心包经、督脉经穴作用最著。

神门是心经的原穴,镇静宁心,安神定志的作用显著,是治疗心神疾患的要穴。心主血脉,凡与心有关的血液运行障碍所致的病变,均可选用本穴,“经脉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标幽赋》),因此,取之既可镇静安神,又可理气活血祛瘀,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火穴,心包行使心令,故劳宫清心泻热的作用很强,临床常用于治疗口疮、口臭、龈烂之类病症。心为君火,其华在面,《证治准绳》有“面痛皆属火盛”之说,故取劳宫清心泻热,镇静安神。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督脉上行入脑,脑为元神之府,取之可以调督脉,健脑醒神;加之本穴针感异常灵敏,能走向头脑,因此醒神的作用很强。此外,本穴交会于手足阳明经脉,三条阳经相交,清热消肿作用显著,而阳明经布于面,取之多用于口、齿、面、鼻的风火热毒之证。处方中常选的合谷,取之虽多释为循经取穴之义,但正因为属于多气多血的阳明经脉,理气镇静安神作用强,故更是镇痛要穴。(赵万标)

猜你喜欢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