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痿证

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以下肢痿弱为多见。

湿热型

本型因外感湿热之邪,闭阻经筋,弛张不收而引起。临床表现为下肢痿软、面黄身重、恶热喜凉、尿黄、便秘、苔黄腻等。取足阳明经穴,并配合局部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足三里、解溪、髀关、合谷、曲池、上肢者,加手三里、肩髃、外关;、下肢者,加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环跳。

肺热型

本型因七情内伤,悲忧、思虑无穷伤及脾土肺金而致。临床表现下肢痿软,喉干鼻燥,口渴心烦,小便热痛,舌质红、苔黄,脉细数等.取手太阴肺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少商、列缺、尺泽、上肢者,加合谷、曲池、肩髃;、下肢者,加足三里、阳陵泉、环跳。

肝肾阴虚型

本型因房劳过度,纵欲无常,致其阴亏损,精液耗竭,筋脉失常所致。临床表现下肢渐痿、甚而不用,头目眩晕,腰痛,遗精,早泄,舌质嫩红,脉细数。取背命、足少阴经穴,用补法。

穴位:肾俞、肝俞、大溪、三阴交、若上肢者,加曲池、阳池、肩髃;下肢者,加阳陵泉、丘墟、八髎、环跳。

心脾两虚型

本型因饥饱劳役.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致。临床表现下肢痿软、面色萎黄、体倦神疲、不欲饮食、心悸、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脉虚弱等。取背俞、足太阴经穴.以补法。

穴位:心俞、脾俞、膈俞、太白、内关、中脘、若上肢者,加大杼、肩髃、曲池、合谷;、若下肢者,加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悬钟。

气虚痿型

本型因气虚.则不能养筋脉,故手足痿弱、不能举动,头痛眩晕,怯寒自汗,倦怠少气,面白懒言,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取背俞、任脉及足阳明经穴,用补法。

穴位:脾俞、肺俞、气海、关元、足三里、若上肢者,加肩髃、手三里、阳溪;、若下肢者,加伏兔、阳陵泉、悬钟。

猜你喜欢

  • 吃饭满头汗,湿热上蒸怎么办?

    这个出汗的类型啊,有很多,中医把它分为自汗,盗汗,那还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当中的一种,是以上半身出汗为主,特别是在稍微活动之后啊,或者是吃饭之后啊,或者是喝点水,马上就出现上半身出汗,以头面或者头颈部为主。那这样的病人呢,我们就要认真的分

  • 老人吃肉有讲究,这样吃才能长寿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三伏贴人人都能贴吗?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

  • 心脏供血不足会有哪些症状

    那么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

  • 肝火旺引发四大危害,如何降火

    首先,就是失眠多梦,为什么会引起失眠多梦呢?是因为肝火扰动心神,中医讲,肝属木,心属火,肝火旺盛的时候,木能生火,就会使心火亢盛,心神就被扰动,就会引起心神不安,从而出现失眠多梦,那同样,肝火也会犯胃,出现脘腹胀痛,肝属木,胃属土,木能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