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挖掘特色技术时应保护知识产权

挖掘特色技术时应保护知识产权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许多人认为,中医学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历经千年不变的“三根指头一个枕头”,却已经成为制约中医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所以往往特别强调中医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

笔者以为,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当务之急的是对于中医传统技术的传承;而且一定要纠正中医技术只是“三根指头一个枕头”那样简单的认识。蕴藏在临床中医药专家个性化理论中的绝活才是中医学最有生命力的基础。

因此,有必要对于中医学的传统技术重新加以审视,变单纯“挖掘”为有效传承。中医学技术作为中医科学的支撑,与理论相比不是低层次的手段和方法;而是中医实践的过程,是理论的形成、应用与检验的必要途径。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与社会、生产、经济、哲学的关系,探讨技术在中医认识、预防、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的作用,才能体现出传统技术的本来面目和意义。

试看中医院校的中医药学基础教材,这半个世纪以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离中医药临床的要求很远。这是因为教材中只传授了中医界公认的理论,但对于在实践中如何结合临床,随需而变,进而形成自己的治疗特色却少有提及。

例如临床使用附子,一般按教材都不会超过10克,而有的医家则可以用到几百克,其依据也说是出自《内经》的“阴阳学说”理论。但实际上无论你对于中医理论怎样精通,如果不了解其对附子的特殊炮制技术,也未必敢超大剂量使用大热、大毒的生附子。这就如我们吃生大蒜,都会被辣得流泪,但如把大蒜煮上一小时再吃,就不再有辣味。因为药性变了,火热大毒可以变成补气无毒,诀窍是否就在于此?

在中医学界,一方面是把中医传统技术神秘化,甚至常有人以假秘方、假技术骗人钱财,让真假“神医”难辨;而另一方面是“唯理论主义”盛行,更使得活生生的中医临床发展乏力。因为许多有绝活的医家所说的理论,看似与大家都熟知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理论没有两样,但在运用过程中却存在过于规范化的理论与个体化现实之间的脱节。而且有经验的医家在辨证识症或用药技巧上的“不规范”,才是使中医学生命力旺盛的根本。

技术的表现是多种形态的,诸如知识形态的技术与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的技术与无形的技术,潜在的技术与现实的技术等等。各种形态技术的传承,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且一定要注意保护技术持有者的知识产权,才能调动其传承的积极性。例如过去没有好好保护治疗骨折、痔瘘、白内障等中医特色技术最初持有者的知识产权;往往“挖掘”者出了名、获了奖,最后却没了“被挖掘者”的什么事;因此令许多老专家在心理上难以平衡。

其不良结果是许多有绝活的老中医,怕自己不再是独特中医技术的主人,所以不愿意再被“挖掘、整理和提高”。直到最近几年,有关部门认识到中医传统技术绝活的传承不等于简单地“挖掘”,更要重视保护其积极性时,很多绝活的拥有者已经逝去了。笔者建议,应当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抢救货真价实的中医药传统技术,否则,会在中医药传承工作中造成更多的遗憾。

猜你喜欢

  • 脾胃虚弱五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类似情况!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 春季脾胃病高发期,临床常见三种反流病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再说一说反酸烧心这类疾病吧,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在临床中啊,这样的一个患者现在特别的多见,那么同时现在呢,这个春天,这个天气啊,也是胃病,脾胃病高发的一个季节,那么反酸的症状也越来越多,那

  • 脂肪肝千万不要忽视

    今天跟大家再聊聊脂肪肝吧。脂肪肝现在我们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有些人患者也比较担心脂肪肝是不是会演变为肝癌,那么昨天还见到一个患者,年龄不大, 30多岁,我们身体稍微胖一些,然后得的脂肪肝,验的肝功能呢,我们一般比较常见的就是转肽酶升高,

  • 为什么有的人到夏季也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大大家都知道我如果我们冬天怕冷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夏天也怕冷呢?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今天呢,就看了一个患者,就是特别怕冷怕风,然后夏天也要穿上棉服,那么现在又要到夏天了,其实有些人呢

  • 患者胃痛症状日久有下坠感,伴有肠鸣腹泻,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女性患者,44岁,胃疼这个毛病很多年了,有时候隐隐作痛,有点还有呕吐,有时候反酸,饮食也下不去,觉得胸脘部就是比较胀闷,腹中有时候肚子咕噜咕噜响,她自己感觉就像打雷那么响,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体还是比较消瘦,气短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