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帕金森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大脑中的黑质和纹状体。这种病也是中医脑科的常见病,男多于女。

“帕金森病”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称之为“震颤麻痹病”。

这病源自英国人詹姆士·帕金森在公元1817年首先描述,故以其名称它为“帕金森病”。中医却早在公元1602年明代人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一书认为这种病为“震颤麻痹病”,故中医认识本病比西医早215年。

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大脑中的黑质和纹状体。这种病也是中医脑科的常见病,男多于女。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患者活动迟缓;肌强直、震颤及姿势反射丧失。

1.肌强直——面部表情呆板,极少瞬目,称为“面具样脸”。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称“帕金森手”。

2.震颤——在静止时,多见于手及手指,呈搓丸样动作,每秒4-6次,常从一侧开始,逐渐波及对侧。疲劳、情绪紧张及焦虑时震颤加重,活动时反减轻,睡眠时消失。

3.随意运动迟缓——出现运动障碍,写字困难,字越写越小。严重时,咀嚼、吞咽、说话均困难,流涎、吐字含糊,行走呈“紧张步态”。

中医通过针灸和中药治疗

在治疗方面,中医治疗主要是施以针灸和中药。

在针灸治疗,主要是针刺头皮上的穴位,其组合穴有醒脑七灵针、十二神针、回发螺旋针、百会八卦针和脑十二针等等。大脑皮层的功能与其相应的头皮有关,针刺相应的头皮,就可以调节其下大脑皮层的功能。所以,其刺激部位是由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的投影部位来确定其针刺作用和取得疗效。根据我多年的临床观察,针刺后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显著的疗效或改善其症状,更不会步入像美国前总统里根之病情发展——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植物人→驾鹤西归。

在中药治疗,根据中国某中医院的临床报道,应用中药方名“通督除颤汤”,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3例,结果基本痊愈25例,好转3例,无变化5例。本方有补益大脑、活血通络之功。服后未见复发及副反应,其药方组成如下:

威灵仙5钱 天麻5钱 当归5钱

仙灵脾5钱 熟地5钱 生地5钱

鹿角片5钱 白芍1两 钩藤1两

珍珠母1两 川芎3钱 全蝎4钱

乌梢蛇4钱 白术4钱 秦艽4钱

黄芪2两

(煎服)

猜你喜欢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