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服中药时饮食宜忌

服中药时饮食宜忌

服中药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配合,这对于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极为重要。早在汉代,张仲景在说明桂枝汤的服法时,要求吃米粥来帮助桂枝汤发汗。现代临床实践也证实,服用解表药后,喝一些温热的米粥,确能有助发汗,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尽管不同病种、不同的药物,对饮食要求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服中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尤其对于实证,如感冒发热,多天不解,不要以为病了多天,应当给予补养,滋补食物往往不利于外邪排出体外。对于胃肠有积滞者更直清淡,不能给予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蛋、鱼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对于一些久病体虚或平素年老体弱者,在清淡易消化饮食前提下,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有利于体虚的康复。小米、红枣、银耳、木耳及其他新鲜瓜果蔬菜,适当的选择服用,也有利于治疗。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对一些饮食禁忌有过详细的记载,如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这些都供服药者参考。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如高烧患者,多食冰制的西瓜或饮料,虽然能解除其一时的烦渴,但不利于发汗祛邪而达到退烧的目的。又如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及疮疖等病人,不能吃鸡、猪头肉、鱼、虾、蟹、韭菜等发物,这些东西容易产生过敏,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差的病人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如土豆、黄豆等,这些食物容易产气而致腹胀。

总之,服中药时的饮食忌宜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指导下,还应根据病种、病人的体质、病情的轻重作具体分析,不要什么都忌口,或什么都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

总之鱼胆决不能用来治疗“热证、目翳、喘咳”等症,因其毒素不易被高温破坏,故熟食也同样会中毒,因此要记住“鱼可食而胆食不得”。

猜你喜欢

  • 左归丸,右归丸到底补什么?千万别用错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出自于《景岳全书》的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异同。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左归丸这首方子主要解决的是真阴亏虚之证,那这首方子是张景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那么因为此时的患者是一个真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只是解决了肾阴不足之

  • 丢三落四,健忘四种病机导致,中医对症治疗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下肢水肿,水液代谢失常,一方辨证消肿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

  • 五心烦热,盗汗便秘,可能是阴虚火旺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

  • 脾虚湿气重,大便不成形,一方健脾祛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剂,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参苓白术散。这种方子所主治的病症就是中焦脾胃气虚。因运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太严重而出现的脾虚湿盛之泄泻,对于这样的病症,临床表现会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这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