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施杞 简历

施杞 简历

施杞(1937年-),男,汉族,江苏省东台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3年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目前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委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执行主席、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委员,全国中医药临床医学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九五”国家中医药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1993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评选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评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被美国普林士顿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关西针灸大学、欧洲中医学院等8个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曾拜全国著名老中医石筱山、石幼山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医骨伤科理论和石氏伤科经验,并兼收并蓄,吸收魏指薪、王子平等沪上名家的伤科特长,成为中医骨伤科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他提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取“一体二翼”的大鹏战略,即以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主体,以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为二翼,实现在继承中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的腾飞。

他重视中医骨伤科临床与实验研究,由他主持的《益气化瘀法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86年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痹症的实验模型和现代病理基础》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化瘀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1990年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论文65篇,参加二版、五版《中医伤科学》编写;担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骨伤科分册》编委,撰写“内伤”篇;担任《辞海》主要撰稿人,负责撰写骨伤科条目。

主编《病案学全书》、《实用中国养生全书》、《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临床中医脑病学》、《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历代中医学术论语通解》、《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骨伤科学》、《家庭实用中医全书》、《中国食疗大全》、《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国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古医籍选读》等学术著作。

主持召开12次全国骨伤科学术研讨会,参加5次国际学术会议,指导博士后1名,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9名,带徒2名,带上海市中医希望之星2名。

围绕“脊柱慢性损伤”开展系列研究,先后中标10项课题,在建立3个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了颈段动、静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病发生和风寒湿加速颈椎退变的规律;证实咽喉部感染与颈椎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中药有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研究发现椎体骨赘形成主要是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化生的结果;提出椎体骨质疏松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变;运用益气化瘀利水方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拓宽了该病的治疗手段。

临床擅长医治各类脑病和脊椎病,对脑外伤、脑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不愈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及各类风湿痹证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崇尚易水学派,注重护养脾胃。治疗颅脑损伤等内伤,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对于脊椎病及伤科内损病、杂病等主张“临证三辨,衷中参西”;治疗骨折,在分早、中、后三期基础上,予以“摸、整、稳、运、治、调”六法;治疗脱位,强调“一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肾并养、内外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思想。

猜你喜欢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开路药 调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自拟方治热病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