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胆道术后综合征辨治

胆道术后综合征辨治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胆道术后综合征是由于胆石症及胆囊炎等行胆囊摘除术后,出现与胆道有关的症状,如绞痛、右季肋部疼痛,黄疸,发热或胁部重压感,恶心呕吐,排便异常(便秘或腹泻),全身倦怠等,甚或加重。本病最初认为可能系胆囊失去所致,故称胆道术后综合征。现在认识到可能与术前诊断失误、总胆管及胆囊管内残存结石或炎症、总胆管或乳头肌狭窄,胆管恶变,以及胃、肝、胰腺、胆管炎症等有关。可通过血液检查、腹部X线片、超声波、胆管造影检查诊断。

本病当属于“黄疸”、“胁痛”、“积聚”、“血证”等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情志所伤,以致肝胆气郁,疏泄不利,络脉瘀阻而疼痛;或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热蕴结而发黄;湿热日久,成毒化脓,或胆汁受热煎熬而生砂石等。治疗当分期论治,急性期多为湿热炽盛,气滞血瘀,以治标为主,重在祛瘀;缓解期多为脾胃、肝肾亏损,以治本为主,重在补虚。辨证分以下4型治疗。

肝胆气郁 由于胆囊术后,胆汁失藏,情志郁结,肝气不畅,疏泄失常,气滞血瘀而致。症见胸闷喜呕,胁脘胀痛,游走不定,窜引肩背,嗳气呃逆,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治宜疏肝利胆,行气化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延胡索、姜黄、丹参、香橼皮、沉香、甘草等。

湿热蕴结 由于嗜食肥甘,感受湿热,或脾失健运,生湿化热,蕴结肝胆,胆汁泛滥而致。症见胁下胀痛,寒热往来,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口苦咽干,食少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药用龙胆草、柴胡、黄芩、黄柏、大黄、栀子、金钱草、车前草、茵陈、厚朴、甘草等。

脾胃气虚 由于术后失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阻滞,化生痰浊,交阻胃肠而致。症见脘胁胀满,食少纳呆,面色萎黄,体瘦倦怠,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弱而缓。治宜益气健脾,疏肝利胆。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化裁,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半夏、陈皮、柴胡、白芍、枳壳、木香、炙甘草等。

肝肾阴虚 由于术后体弱,经久不愈,情志内伤,或耗血伤阴,肝肾阴虚,渐生内热而致。症见头晕目眩,胁下隐痛,心烦少寐,口咽干燥,耳鸣盗汗,颧红面赤。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血育阴。方选滋水清肝饮化裁,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柴胡、白芍、当归、沙参、麦冬、枸杞子等。

猜你喜欢

  • 四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熬中药前先泡药材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劳怯症是什么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效果最好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

  • 既怕冷又怕热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阴虚简单的说就是火旺,虚火旺盛,有了虚火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就是口干口渴,平时总是爱喝水,然后就会出现潮热,盗汗,有的病人严重的时候啊,一觉醒来,汗水把整个的头发全部都打湿了。还有就是五心烦热,这里的五心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