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收藏能升值

中医收藏能升值

王国玮 北京中医医院

对疾病的认识,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在甲骨文中就记述有20余种疾病,如疾目、疾耳、疾齿等。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记载了疾、狂、朦等病症约十几种。

关于疾痛,古人是如何对治的呢?一是药味,二是针砭,三是按摩,四是灸法等等。这里仅讲针砭。在《山海经》里有这样的话:“医源于砭”。砭即砭石针,一种楔形石块。可以刺激穴位或排脓、放血。在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谈到了砭石的发明和发现。所以说,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东方得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之地。由于地处海滨,这里的人多吃鱼类并喜欢咸味。鱼性属火,多吃则会使热积于身。又,咸能走血、耗伤血液,所以居于东方之人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多毒疮。对付毒疮的方法,就是将其刺破,排脓、放血。所以用砭石治病的方法是从东方中国起源的。

现已知的最早的砭石是新石器时代产物。此砭为磨制,砭色纯黑,出自今山东泗水,或称罄石。与《山海经·东山经》记载的“高山之石,其下多箴(针)石”正相符合。经中国医史研究家鉴定,为“典型针砭”。

当今,国泰民安,收藏盛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盛世国宝都得到了人们追捧,如瓷器、陶器、玉器、邮票、红木家具等等,无不受人高价收藏。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国人民诊疗疾病、预防保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中医治病的针具、砭石、古籍善本之久远,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当代中医名家的宝贵经验得到了国家与传人的继承与挖掘,而他们的真迹处方、医案手笔却很少有人问津。试想,现在的中医医院多已现代化办公了,建立了医生工作站,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处方。那么,中医名家的手迹,祖传的针具、砭石难道不应该收藏吗?再过若干年,我相信它们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升值的收藏品。

猜你喜欢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想大便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