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河北医科大学研究发现:中药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正反馈放大效应”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发现:中药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正反馈放大效应”

日前,河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高庆华副主任医师等,在导师刘殿武教授指导下完成的一项课题中发现,中药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及相关基因“正反馈放大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开辟了新思路。

肝纤维化是发生发展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给予及时治疗,肝纤维化就可以得到逆转。有研究表明,HSC活化后大量增殖及生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因此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细胞外基质作为靶细胞。为探讨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理想药物,他们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由丹参、当归、莪术、三棱、郁金等组成复方药物对HSC增殖及其基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将12只大鼠平均分为中药组、秋水仙碱(西药)组及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每只大鼠分别各以5毫升/公斤药液量灌胃;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3天后分取大鼠股动脉血清进行HSC细胞接种培养,并通过逆转录及扩增后,检测各组HSC增殖及基因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生长曲线显示HSC增殖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和对照组(P<0.05)。PCR检测发现,在肝纤维化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三组呈梯式显示,即秋水仙碱组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低于秋水仙碱组,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TGF-β1和PDGF蛋白表达,中药组分别低于秋水仙碱(P<0.05)和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能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刘殿武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发展及肝内阻力升高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一过程中,HSC获得肝纤维母细胞特征,增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等纤维化成分。由于TGF-β1和PDGF因子对HSC的活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活化的HSC又会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更多的TGF-β1和PDGF因子,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放大效应”。此次研究表明,中药通过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根本上抑制了这种“正反馈放大效应”,达到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的目的。这一结果,显示了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