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清代岭南鼠疫的预防

清代岭南鼠疫的预防

中国中医药报

鼠疫自1867年传入北海(当时属广东省的廉州府)后,在岭南流行了半个多世纪。鼠疫流行期间,患者不分男女老幼、职业身份,均可能受传染。“有出门拜客,染疫而亡者;有为人诊病,染疫并祸及家人者;有染疫回家,妻及子女亦相继而亡者;有为亲人料理丧事,染疫而亡者;有出外购物染疫者;有赴局办公染疫者;……有贼入疫家染疫而亡者;有在面馆、妓院传染者;有参加集会庙会,染疫暴亡者。仅1894年广州鼠疫死者,竟达十万之众”。岭南医家在防治鼠疫的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了许多有效方药,本文对此做一介绍。

1.对鼠间鼠疫向人间鼠疫传播过程的认识

岭南方志,如光绪《梅菉志稿》、光绪《海阳县志》、宣统《阳江县志》、民国《龙山乡志》,以及清代金武祥的《粟香随笔》等均记载,鼠疫缘于老鼠居于地中,先感地气、地毒而发病,人触死鼠之气而发病。一些鼠疫著作,如岭南鼠疫专家罗芝园的《鼠疫抉微》指出:“疫从地气而来,鼠先染疫而死,死鼠秽气熏人,感之即病。”新会区德森也记载:“曾见疫时,鼠或神呆气钝,昼出于庭,小孩子偶戏弄之,亦次日无病而毙。凡染疫之家必有死鼠,或死于穴中,不及见耳。必搜寻除去,否则触其秽气立毙。”

现代《传染病学》指出:鼠疫的传染源为野生啮齿类动物,在动物间形成鼠疫后,传播于家鼠,传播媒介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再叮咬人体,进而将鼠间鼠疫传播到人间。粤籍现代鼠疫防治的奠基人伍连德早在20世纪20年代对这一问题已经有详细且合乎科学的认识。而早在19世纪90年代,罗芝园虽然没有点明鼠间鼠疫与人间鼠疫的媒介为蚤类,但明确指出不可坐卧贴地,要穿鞋,以隔地气。

2.治疫先治鼠

人间鼠疫是由鼠间鼠疫经蚤类传播所致,岭南民众据“利物即以利人”的原理,认为若能先期治好染疫之鼠,阻断鼠间鼠疫与人间鼠疫的传染途径,则可预防人间鼠疫。新会区德森在补笺闽人《时疫辨》时,提出用炒香绿豆,杂以生绿豆置于墙脚病鼠往来的地方,让病鼠食之以解鼠毒。“每疫将作,鼠必先死,顷刻有蛆,臭秽,触者立毙。然疫由鼠来,当先从鼠治之。余见疫盛行之时,人家始见死鼠,嘱其炒香绿豆,间以生绿豆置于墙隈并鼠往来处,俾鼠食以解鼠毒。自后其家不闻有人疫死者。曾经试验,此利物即以利人也。盖绿豆最能解疫毒,但生绿豆鼠或不食,故以炒香者杂之。”

3.捕鼠、灭鼠、葬鼠

由于疫死之鼠会发出臭秽之气,人触冒之,即被传染而死。“夫鼠穴于土中,受地气独早也,故其死者目必突而赤,顷刻有蛆,气极臭秽,……触其臭即晕跌死”。因此,岭南各地民众纷纷自发地或有组织地捕鼠、灭鼠。“于是家家捕鼠,几致搜掘无遗”。

由于疫死之鼠具有传染性,据记载“有鼠将死而猫噬之,猫死。人食其猫,人死。高州城外,瘗鼠处,牛食其草,牛死。犬亦如是。”因此,一些医家认识到,埋葬死鼠之地,应选择荒避之地,冢穴要三尺深。为的是使其气不能出而感人。岭南鼠疫专家们强调“疫将作,必先见死鼠,急宜深埋”。

4.注意饮食起居

①居处通风洁净。罗芝园在《鼠疫汇编》中曾指出:“避之之法,当无事时,庭堂房屋,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洁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

②近水当风处、大树阴凉当风处、岭顶四面当风处、城堞均为理想的避疫之地。罗芝园还指出:“疫势稍急,即宜遽避,得大树下阴凉当风处为妙(树下避疫,外夷法也。验之本地,屋下树下俱平安)。或泛舟水上尤妙,否则,居近水当风处亦佳。雷、廉十余年,凡船户无犯此症者,可知也。水以大江大塘为胜,若水小塘,当疫发时无不翻底黄浊者,然仍胜于无水处。若不得近水,则岭顶四面当风处亦好。居城者能上城堞,避之亦可(高州居城堞者俱平安)。倘无处可避,则每日全家男女,俱出屋外有树木处,高坐吹凉,夜间回家,仍要开窗透风。……倘或感病,即时移出大树下当风处,必要高床高凳,切勿近地,若近地则感受毒气,更速死。观避出而睡平地者,死反多于在家,其故可知也。”鼠疫专家黎佩兰认为“病人宜露风,此症与感冒风寒相反,不必避风,正可藉风以散其热”。“宜近水,宜近林木,屋宜透凉,有窗宜开通,地宜常洒扫,宜呼吸草树花香”。

③人口不可太过密集。设避居他宅,必须清凉疏爽,不可众人拥杂一处,反易致病。

④宜时常用如意油拭鼻,以避邪气。

⑤用极细之沙,厚铺床底,将房间屋瓦拆开见天,自然平安。

⑥多饮茶水,多吃葛、薯、豆类食品。黎佩兰在《时症良方释疑》中指出:宜多饮茶水,以涤血热(龙井茶、山茶、豆角干、马齿苋、桑寄生、马蹄、蔗、苦瓜干皆可)。非独有病为然,饥宜食粉葛、黎洞薯、赤小豆、生马蹄(或磨烂蒸熟)、生地黄皆可,以少为贵,不饥则不必食。

5.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平安不染时疫良法。清代梁达樵《辨证求真》指出:“平时用九节石菖蒲二分、银花蕊六钱,煎水一盅,先服三分之一,将三分之二入蜜糖再服可也。何以先服再服,内有法道存焉。先服菖蒲、银花,乃通内窍而辟秽,又嫌菖蒲过燥,不能多服,加入蜜糖再服润燥解毒。若三味同服,又嫌蜜糖腻住秽浊,不能辟疫,是以一立法贵乎精。良方名银蜜平安饮,可无疫症传染也。”

6.迁徙避疫

由于瘟疫的高死亡率和强烈的传染性,民众从求生的本能出发,迁徙避疫成为必然之举。“见有死鼠,则尽室以行,或巢寄山林,或舟浮水面,多服解毒泻热之品,获免甚众”。“近日染病之家纷纷迁徙以避,故省中屋宇多半旷闲,无人居住,而市面生意因之冷淡异常,凡酒店茶楼尤显寂寞,无敢过屠门而大嚼者,贸易中人无不仰屋兴嗟也”。然迁徙避疫,既有能免于染疫的积极一面,也有将一地的瘟疫随着人员迁徙而传入另一地之虞。

7.预防接种

资料显示,鼠疫预防接种在20世纪初,已在岭南的汕头利梅州地区施行。当时的鼠疫预防注射液由日本进口。“1904年下莲鸥汀有流行,当地曾注射鼠疫菌苗,死亡较少”。“1910年福音医院(汕头)有鼠疫预防接种,每人收费2毫,并由院方签保证书,保证三年不染鼠疫,否则赔偿20银元。另有出诊的医务人员脚擦香油,袜内藏臭丸粉以防跳蚤侵害”。

岭南作为鼠疫的流行重灾区,其民众和医家通过对这一瘟疫的长期观察、研究,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这些预防方法不同程度地起到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减少死亡率的积极作用。不论是对鼠疫传播的认识,还是具体的预防方法,均不断取得进步。然而,纵观岭南鼠疫流行史,除香港地区以外,鼠疫预防相对滞后于鼠疫治疗。由于鼠疫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民众个体分散的防治措施,对于防治瘟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对公共卫生事务的积极干预和全面参与,关系到整体防疫的成败,任何民众个体的防疫行为都要服务于和服从于政府的防疫方略。政府必须强制执行各种有效的防疫措施,民众要对政府采取的非常规措施给予充分理解,配合、支持政府的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 最近耳鸣患者越来越多,看看你属于哪种!

    大家好,耳鸣呢是我们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认为耳鸣啊,跟耳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轻的患者我们叫做耳鸣,重的就会出现耳聋,听力减退。耳鸣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一些老年人,耳鸣这个病呢还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耳鸣呢一般有这样

  • 经常后背疼,千万不要忽视,可能是它引起的!

    不少患者啊,都有这个后背疼的表现,有的患者除了后背疼之外,包括颈部疼,头疼,还有一些腰疼等等。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其实真有这样的病例,后背疼可以是冠心病,但是呢,所以说要做一个心电图排查就可以了,颈椎病可以后背疼吗?也可以,所以说这个后背疼啊

  • 胆汁反流总是反反复复治不好怎么办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阴阳两虚应该怎么补?中医来告诉你!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