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虒的字典解释

虒  部  首
部外笔画
4
虒总笔画
10
虒  结  构
半包围结构
虒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虒统一码
U+8652
虒五笔86
RHAM
虒五笔98
RHWV
虒  仓  颉
HYPU
四角号码
72217
汉字编号
7094

虒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sī  ㄙ

虒字笔顺

撇撇竖横折撇横折撇折 虒的笔顺

基本含义

sī   ㄙˉ ◎ 〔委虒〕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虎有角的兽。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sī][《廣韻》息移切,平支,心。]传说中的兽名,似虎而有角,能行于水中。[②][zhì][《集韻》丈尒切,上紙,澄。]义未详。[③][tí][《集韻》田黎切,平齊,定。]亦作“傂3”。古地名用字。汉有虒奚县,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音韵参考

[广 韵]:息移切,上平5支,sī,止開三平支A心[平水韵]:上平四支[粤 语]:s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虍字部】 虒;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73第14【唐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𠀤音斯。【說文】委虒,虎之有角者。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緜虒。 又上虒,亭名。【水經注】斷梁城卽上虒亭也。 又下虒,臺名。【劉歆·遂初賦】過下虒而歎息兮,悲平公之作臺。 又虒祁,宮名。【左傳·昭八年】晉平公築虒祁之宮。 又【類篇】田黎切,音題。虒奚,縣名。 又丈尔切,音豸。【司馬相如·上林賦】偨池茈虒。【註】茈虒,不齊也。 【直音】作虒虒。虒字中的虎从人作,虒字从从𧆞作。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虒字字源字形小篆 虒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虒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虒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虒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虒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虒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虒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虒字组词

卑虒  柴虒  茈虒  虑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