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蚬的字典解释
xiǎn

蚬  部  首
部外笔画
4
蚬总笔画
10
蚬  结  构
左右结构
蚬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蚬统一码
U+86AC
蚬五笔86
JMQN
蚬五笔98
JMQN
蚬  仓  颉
XLIBH
四角号码
57112
汉字编号
4513

蚬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xiǎn  ㄒㄧㄢˇ

蚬字笔顺

竖折横竖横捺竖折撇折 蚬的笔顺

基本含义

(蜆) xiǎn  ㄒㄧㄢˇ ◎ 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蜆 xiǎn  〈名〉 小蛤的一类 [clam]。软体动物,介壳圆形或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生活在淡水中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蚬子(蚬的俗称);蚬壳(蚬的甲壳)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xiàn][《廣韻》胡典切,上銑,匣。][《廣韻》苦甸切,去霰,溪。]亦作“咞2”。“蚬1”的繁体字。蝶类的幼虫。赤头,长寸许,吐丝作茧,悬于空中,俗名缢女。[②][xiǎn][《廣韻》呼典切,上銑,曉。]“蚬2”的繁体字。(1)软体动物。介壳圆形或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淡水产,我国南北各地都有。肉可食,壳研粉可入药。(2)见“蜆2木”。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声十六铣·去声十七霰[粤 语]:hin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蜆;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079第10【唐韻】胡典切,音峴。蟲名。【說文】縊女也。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類篇】小蛤。【隋書·劉臻傳】好啖蜆。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𧖙。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蚬字字源字形小篆 蚬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蚬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蚬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蚬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蚬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蚬字组词

蜩蚬  蚬子  蚬木  蚬妹  蚬壳  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