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耏的字典解释
ér

耏  部  首
部外笔画
3
耏总笔画
9
耏  结  构
左右结构
耏造字法
繁体字
耏统一码
U+800F
耏五笔86
DMJE
耏五笔98
DMJE
耏  仓  颉
MBHHH
四角号码
12222
汉字编号
6864

耏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ér  ㄦˊ

耏字笔顺

横撇竖折竖竖撇撇撇 耏的笔顺

基本含义

ér   ㄦˊ ◎ 古同“而”,胡须:“以麝揉苏,泽耏颜鼻耳。” ◎ 兽多毛。 ◎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ér  〈名〉 胡须 [beard] 当耏者完为城旦舂。——《刑法志》 耏罪亡命。——《后汉书·光武纪》。注:“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耏。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ér][《廣韻》如之切,平之,日。](1)胡须。(2)指兽类头颈部位向下披的长毛。(3)多须貌。(4)姓。春秋宋有耏班。见《左传·文公十一年》。[②][nài][《廣韻》奴代切,去代,泥。]剃除鬓须。古代一种刑罚。

音韵参考

[广 韵]:如之切,上平7之,ér,止開三平之日[平水韵]:上平四支[粤 语]:j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而字部】 耏; 康熙笔画:9; 页码:页961第25【廣韻】奴代切【集韻】乃代切,𠀤音奈。【說文】罪不至髠也。【註】徐鍇曰:但鬀其頰毛而已。【前漢·功臣侯表】耏爲鬼薪,亦作耐。詳耐字註。 又【廣韻】𩓣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正韻】如支切,𠀤音而。【玉篇】頰鬚也。【釋名】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也。【後漢·章帝紀】冒耏之類。【註】言鬚鬢多,蒙冒其面。 又姓。【左傳·文十年】耏班御皇父充石。 又【玉篇】髵,亦作耏。獸多毛。考證:〔【釋名】耏,耳耏也。〕 謹照原文耳上省耏字。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耏字字源字形小篆 耏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耏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耏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耏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耏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耏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耏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耏字组词

髡耏  冒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