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摋的字典解释
sà,shā

摋  部  首
部外笔画
10
摋总笔画
13
摋  结  构
左右结构
摋造字法
繁体字
摋统一码
U+644B
摋五笔86
RQSC
摋五笔98
RRSC
摋  仓  颉
QKCE
四角号码
57047
汉字编号

摋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sà,shā  ㄙㄚˋ,ㄕㄚ

摋字笔顺

横竖横撇捺横竖撇捺撇折折捺 摋的笔顺

基本含义

sà   ㄙㄚˋ ◎ 侧手击。 ◎ 按揉。 ◎ 抛散。 ◎ 灭除。 ◎ 中药炮制法,雷公炮制法之一。● shǎi   ㄕㄞˇ ◎ 〔摆摋〕抖擞。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摋 sà  〈动〉 (1) 侧手击 [kill with the edge of hand] 万臂摋 仇牧,碎其首。——《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2) 按揉 [press and rub]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陶庵梦忆·金山夜戏》 (3) 灭除 [destroy] 豪俊翁,咄叱民从贼首摋。——《水浒全传》 (4) 另见 shā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sà][《廣韻》桑割切,入曷,心。](1)侧手击;打击。(2)按揉。(3)散。(4)消灭。[②][shā][《集韻》山戛切,入黠,生。](1)见“弊3摋”。(2)同“殺”。参见“抹摋”。(3)同“煞”。器物名。木楔。

音韵参考

[广 韵]:桑割切,入12曷,sa,山開一入寒心[平水韵]:入声七易[国 语]:sà[粤 语]:saat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手字部】 摋;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449第09【唐韻】桑割切【集韻】【韻會】桑葛切,𠀤音薩。側手擊也。【公羊傳·莊十二年】宋萬臂摋仇牧。【註】側手曰摋。一曰抹摋也。【韓愈孟郊墓誌】惟其大翫於辭,而與世抹摋。【註】掃滅也。古通用末殺。 又揮散也。 又【集韻】山戛切,音煞。亦擊也。 又私列切,音薛。義同。 又師駭切,撒上聲。擺摋,抖擻也。 又【字彙補】先結切,音屑。◎按考工記輪人,牙得,則無槷而固。註云:槷,榝也,蜀人言榝曰槷。釋文,素結反,从木,非从手。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摋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摋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摋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摋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摋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摋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摋字组词

拔摋  弊摋  抹摋  末摋  一笔抹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