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
芩 部 首
艹
部外笔画
4
芩总笔画
7
芩 结 构
上下结构
芩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芩
芩统一码
U+82A9
芩五笔86
AWYN
芩五笔98
AWYN
芩 仓 颉
TOIN
四角号码
44207
汉字编号
3671
芩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qín ㄑㄧㄣˊ
芩字笔顺
横竖竖撇捺捺折 芩的笔顺
基本含义
● 芩 qín ㄑㄧㄣˊ ◎ 〔黄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花淡紫色,或带青白色,根长大,色深黄,可入药。 ◎ 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芩 qín 〈名〉 (1) 黄芩 [skullcap] 芩,芩草也。——《说文》 食野之芩。——《诗·小雅·鹿鸣》 (2) 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入药,有清热祛湿等作用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qín][《廣韻》巨金切,平侵,羣。](1)芦苇一类的植物。(2)黄岑。
音韵参考
[上古音]:侵部群母,g?m[广 韵]:巨金切,下平21侵,qín,深開三平侵B群[平水韵]:下平十二侵[粤 语]:kam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芩;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20第09【唐韻】巨金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琴。【說文】草也。【詩·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芩。【疏】根如釵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草,真實牛馬亦喜食之。 又黃芩,藥名。【本草註】芩者,黔也。黔乃黃黑之色也。【劉琨·與兄子演書】黃芩一斤,皆所須也。【柳宗元文】黃芩以腐腸。【註】陶隱居云: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 又地名。【魏志·東夷傳】廉斯鑡爲辰韓大渠帥,從芩中乗大船,入辰韓。 又【玉篇】渠炎切【集韻】其淹切,𠀤音黔。義同。 又魚音切,音吟。菜名。如蒜生水中。 或作䕾。考證:〔【詩】食野之芩。【疏】根如釵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草。其實牛馬亦喜食之。〕 謹照原文其實改真實。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