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茛的字典解释
gèn

茛  部  首
部外笔画
6
茛总笔画
9
茛  结  构
上下结构
茛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茛统一码
U+831B
茛五笔86
AVEU
茛五笔98
AVU
茛  仓  颉
TAV
四角号码
44732
汉字编号
6844

茛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gèn  ㄍㄣˋ

茛字笔顺

横竖竖折横横折撇捺 茛的笔顺

基本含义

gèn  ㄍㄣˋ ◎ 落叶灌木,茎蔓生,叶到秋变红,花黄绿色,果实多毛有毒,叶茎可做染料。亦称“野葛”、“钩吻”。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gèn  〈名〉 (1) 又名野葛,钩吻 [lobed ku-dzuvine]。一种落叶灌木( Pueraria lobata ),茎蔓延细长,叶到秋变红色,花黄绿色,果实多毛,有毒,茎干可做染料 (2) 毛茛 [Japenese buttercup]。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Ranunculus japonicus ),高二三尺,茎叶都有毛,开黄色或白色小花,果实集成球形,茎叶根及果实都有毒,可以入药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gèn][《廣韻》古恨切,去恨,見。](1)野葛。又名钩吻、断肠草。常绿缠绕灌木。叶对生。夏季开黄花。有剧毒,可作杀虫剂。(2)毛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有茸毛,单叶,掌状分裂,花黄色,有光泽,果穗作球状。植株有毒,可入药。

音韵参考

[广 韵]:古恨切,去27恨,gèn,臻開一去痕見[粤 语]:gan3loeng4long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茛;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27第27【唐韻】古恨切,音艮。【博雅】鉤吻也。【本草】毛茛。【註】茛乃草烏頭之苗,此草形狀及毒皆似之,故名。 又【集韻】居萬切,音建。水草。蟹有毒,食水茛所爲。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茛字字源字形小篆 茛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茛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茛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茛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茛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茛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茛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茛字组词

毛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