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澨的字典解释
shì

澨  部  首
部外笔画
13
澨总笔画
16
澨  结  构
左右结构
澨造字法
繁体字
澨统一码
U+6FA8
澨五笔86
ITAW
澨五笔98
ITAW
澨  仓  颉
EHMO
四角号码
38118
汉字编号

澨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shì  ㄕˋ

澨字笔顺

捺捺横撇横捺撇横捺横竖撇捺撇捺横 澨的笔顺

基本含义

shì   ㄕˋ ◎ 堤岸。 ◎ 〔澨水〕古河名。 ◎ 水边地,涯岸:“夕济兮西澨。”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ì  〈名〉 (1) 水名 [Shi River]。在湖北省境 过三澨,至于 大别。——《书·禹贡》。 左传:“句澨、雍澨、薳澨,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 (2) 水边 [waterside] 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也。从水,筮者。——《说文》 则决睢澨。——《左传·成公十五年》。注:“水涯也。” 夕济兮西澨。——《楚辞·湘夫人》 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shì][《廣韻》時制切,去祭,禪。](1)水滨。(2)大堤。(3)水名。在湖北省境内。[②][cuó]象声词。万啄声。

音韵参考

[上古音]:月部禅三母,zjiat[广 韵]:時制切,去13祭,shì,蟹開三去祭A常[平水韵]:去声八霁[国 语]:shì[粤 语]:sai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澨;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653第05【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制切,音誓。【說文】𡌨增水邊,土人所止者。【楚辭·九歌】夕濟兮西澨。 又水名。【書·禹貢】過三澨,至于大別。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同。 又【韻補】叶食列切,音舌。【江淹·擬古詩】身名竟誰辨,圖史終磨滅。且汎桂水湖,映月遊海澨。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澨字字源字形小篆 澨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澨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澨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澨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澨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澨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澨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澨字组词

海澨  江澨  派澨  山陬海澨  水澨  崖澨  障澨  陬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