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起源
林姓起源
、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坚4、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林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②高山族改林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满族改林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林姓郡望堂号
郡望
济南郡:汉朝置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
下邳郡:南北朝时置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
南安郡:汉朝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
晋安郡:亦称南安郡。汉朝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
西河郡:汉朝置郡,治所初在平定,永和五年(前140年)移治离石县。
堂号
济南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九龙堂: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称为“九龙”。
九牧堂: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林姓家乘谱牒
族谱名称编者编纂时间与方式藏地全国林氏光远堂族谱林氏光远堂众孙修民国九年(1920年)修篡,民国十九年(1930年)贵县维新印务局铅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全国林氏宗亲录林清墩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铅印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辽宁旅顺林氏谱书林尚贤修订民国十四年(1925年)铅印本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江苏常州迁常林氏家谱二卷林文涛主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浙江鄞县新江林氏宗谱十卷林庆芳、林纯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鄞西林家卤林氏宗谱四卷项世淮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谱一卷吴显龢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安徽宿松林氏谱牒林常植等增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福建省图书馆安徽潜山潜阳林氏族谱三十八卷林氏三系合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安徽省图书馆福建林氏开闽分支总谱林鸣盛序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木刻活字印本台湾福建闽林大宗世谱六卷林炳麟等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仙游仙溪林大宗祠族谱林弁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仙游印书局铅印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莆田仙游县档案馆福建泉州清源林氏李宗谱草创卷之三//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林增基纂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稿本福建连江县档案馆福建晋江万华林氏族谱林志坚撰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手写本台湾福建南安林氏族谱/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台湾福建厦门西河林氏宗谱不分卷林捷云修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横溪林氏族谱林文篆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台湾福建同安林希元家谱不分卷林道坦续修清嘉庆间续修本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永舂林氏族谱林教撰清咸丰二年(1853年)钞本台湾 广东番禺林奉恩堂族谱林懋康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澄海南砂林氏家谱二十卷林元秀纂辑清嘉庆九年(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揭阳重辑长山林氏世谱林右叙重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潮安兴昌印务局铅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化州南地坡林氏族谱五卷林圣玺纂修,林炳贤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铅印本,庚午年(1990年)铅印本林氏各房广东中山林氏族谱一卷林天椒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铅印本广东省中山市档案馆林氏宗谱/民国年间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国档案馆林氏续修族谱/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档案馆
林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鲁国是林姓发祥的第一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济南林氏。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政权更迭,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
隋朝初年,林姓已经先后播迁至四川、江浙、两广、福建等地。唐朝两次由河南移民福建,大批林姓先民定居于闽南,林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明末清初,林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98%,排在第十九位。福建为林姓的第一大省,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8%。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三省,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1] 林姓人口分布图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5%,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仍为林姓第一大省,约占林姓总人口的38%。在中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三省,又集中了10%。宋元明600年里,中国总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几乎没有增长;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当代,林姓的人口已达1400多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7%,排在第十九位。从明朝以来的600年中,林姓人口由79万增到1400多万,人口增长达18倍。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台湾三省,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浙江、广西、四川三省,又集中了林姓人口的15.3%。广东居住了林姓总人口的23.7%,为林姓的第一大省,福建紧随其后,为22.7%,两省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林姓拼写规则
林姓取名规则
林-Lin-最好不用声母是d.t.n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l声母.in韵母或阳平调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林"字的"树林"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请注意,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第16大姓,若起名不慎,重名率非常高!您的姓氏笔画为8 画。 “林”姓女宝宝取名 林郦玲 林富芳 林冬伦 林葳强 林来社 林宁男 林年刘 林珍嫔 林图寸 林辛曾 林睦胡 林蕾骥 林洁丁 林撷量 林爱官 林吾珠 林筹卿 林里萧 林璐火 林吾西 “林”姓男宝宝取名 林言桉 林侯洛 林工明 林岸智 林力丰 林恒章 林湾雨 林翰引 林佳童 林涛万 林皇部 林诚自 林旺绍 林波男 林钟弼 林熹窦 林贺临 林加朝 林纲章 林煜图
林姓姓氏图腾
林姓QQ头像

QQ头像使用方法
把鼠标放到上面的一个QQ头像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把QQ头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点击QQ面板的“菜单”→“设置”→“个人设置”,这时就进入QQ的“个人设置”面板,然后在QQ头像右边点“更改”→选择“本地上传”→选择你刚保存的头像→最后点“确定”,这在你就拥有了超个性的QQ头像了,赶快试试吧。
只有QQ会员或QQ等级在16级以上的用户才可以使用QQ自定义头像!
姓氏名人
现代人气名人 林心如 林凤娇 林依晨 林 峰 林志颖 林妙可 林志玲 林正英 林青霞 林俊杰 林熙蕾 林瑞阳 林建岳 林惠嘉 林文龙 林湘萍 林子萱 林 丹 林保怡 林立雯 近代人气名人 林海音 林 声 林木森 林可胜 林澄枝 林 波 林铿生 林明玉 林兴胜 林英海 林元英 林汉达 林森火 林梦飞 林祥棣 林洋港 林朝权 林 遵 林用三 林如高 古代人气名人 林荫煊 林达川 林 欢 林仰峥 林大中 林占春 林宝航 林希元 林 岗 林 滕 林 模 林匡诗 林摹粹 林有柄 林六口 林 宣 林 宗 林宏愿 林 晋 林春溥
林姓男孩名字推荐
林绮君 林兴钰 林兴易 林兴渲 林兴滢 林佳源 林紫檀 林上骥 林包子 林嵘宏 林煜垲 林思晗 林余安 林煜梓 林煜懿 林朝羲 林朝懿 林朝煜 林弘阜 林妙可 林炜婷 林瑄婷 林哲淳 林睿鑫 林哲瀚 林炎烨 林佳怡 林钊阳 林煜翰 林智宸 林思翰 林梓霖 林懿祺 林炎炎 林鈱轩 林莉佳 林海峰 林钊泓 林钊磊 林钊锐 林浩霞 林文龙 林志玲 林少鹏 林子昊 林子涛 林嘉瑞 林炫欣 林桓旭 林德铭 林德治 林珊珊 林鸿畅 林鸿远 林阿冰 林宜靜 林鸿霖 林依加 林佳晨 林美杏
林姓女孩名字推荐
林芯诗 林彤蔓 林夕诗 林鸢玲 林蘩姗 林祗峤 林晋葵 林芩诗 林洁繇 林珑芸 林辰昕 林子琼 林禧晴 林子晴 林宛辍 林莉欣 林颀昕 林莎馨 林馨美 林彤洁 林窈好 林芸仰 林夏伊 林诜雅 林不紫 林筠堇 林琚娉 林娉缨 林佩鸯 林筱萱 林券煎 林宛阊 林沁颍 林艳莹 林琭栊 林艳卉 林璐卉 林滢雅 林湘雅 林原慧 林大茹 林玉蕊 林竺靖 林杏潼 林彤瘵 林碧岑 林晴丹 林蓓一 林苹姣 林艳慧 林君洮 林君而 林君旎 林君妃 林君伉 林君娉 林君笫 林簧葭 林颍蓉 林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