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之药
拼音duì zhèng zhī yào
含义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成语“对症之药”是指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症状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它强调了医治疾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病因和症状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比喻解决问题时要针对问题的实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治疗疾病或解决问题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医学家,他在这本医学著作中详细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其中,他强调了治疗疾病要根据病因和症状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后来,人们将这种治疗原则形容为“对症之药”,并将其引申为解决问题时要有针对性。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对症”、“之”和“药”。其中,“对症”表示针对疾病病因及症状特点;“之”是一个介词,表示关系;“药”表示治疗方法或药物。
例句
- 1. 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给他开了一剂对症之药。2.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找到对症之药,不能一刀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对症之药”与医生给病人开药的场景进行联想,想象自己是一位医生,为病人开出了对症之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了解古代医学和中医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对症下药”、“对症治疗”等,扩大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考试没考好,老师说要找到对症之药,努力学习才能提高成绩。初中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们要找到对症之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对症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