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狂三诈四在词典中的解释
kuángsānzhà

狂三诈四

拼音kuáng sān zhà sì

含义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典故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不诚实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狂三指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诈四指欺骗他人,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却经常欺骗他人,行为反复无常。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自负、虚伪、不守信用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经常变卦、欺骗他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678年,齐国太公望封神之时,有一个叫狂三的人自称是神,他自以为聪明绝顶,蛊惑百姓。但后来他却被发现是个骗子,欺骗了许多人。后来人们就用“狂三诈四”来形容那些自大、虚伪、欺骗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 狂三诈四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数词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狂三诈四,说话一会儿就变卦。2. 这个人自称是专家,但实际上他只是狂三诈四而已。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狂三诈四”与一个自以为是、经常欺骗他人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通过构建一个生动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狂”、“诈”字的成语,如“狂风暴雨”、“诈尸”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狂三诈四,经常说谎。2. 初中生:那个人自称是天才,但实际上他只是狂三诈四。3. 高中生:这个政客总是狂三诈四,说一套做一套,完全不可信任。4. 大学生:在商场上,有些商家为了获利狂三诈四,欺骗消费者。5. 成年人:我们要警惕那些狂三诈四的人,不要上当受骗。

拆字解意

狂三诈四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