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含义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典故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近义词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装腔作势、正颜厉色
反义词
嬉皮笑脸
英文翻译
pose as a person of high moral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成语举例: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岸,不能写作“安”。
成语辨析:道貌岸然和“一本正经”;都形容外表正经庄重的样子。不同在于:①道貌岸然偏重在“庄重”;多指神态;“一本正经”;多指表情、脸色;也指神态。②道貌岸然含有“表面上高尚、尊贵、高洁”的意思;实际上都往往道德败坏;灵魂丑恶;“一本正经”一般不能表示这种装模作样;表里截然相反的意思。③“一本正经”含有“很认真”的意思;道貌岸然没有。
成语谜面:滨江路
详细解释
- 道貌岸然是由道、貌、岸、然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道”指道义、道德;“貌”指外貌、表象;“岸”指端正、庄重;“然”表示如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道德高尚、庄重端正,但实际上内心却并非如此,是一种伪善的表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装得很正直、高尚,但内心却虚伪的人。可以用于形容那些口是心非、做作、虚伪的人。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曾子的学者和他的朋友荀子的对话。曾子问荀子:“我为什么看起来总是那么忧郁?”荀子回答:“因为你心中有愧,所以才会如此。”曾子又问:“那你为什么总是看起来那么快乐?”荀子回答:“因为我心中没有愧疚,所以才会如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会通过外表表现出来,道貌岸然的人往往隐藏着虚伪的内心。
成语结构
- 成语“道貌岸然”的结构为“主语 + 动词 + 形容词 + 形容词”。
例句
- 1. 他总是道貌岸然地说教别人,却从不反省自己的错误。2. 这个政府官员看起来道貌岸然,实际上却贪污受贿。3. 她表面上看起来很善良,但内心却道貌岸然,经常说别人的坏话。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身穿道袍,面容庄重地站在岸边,然而内心却没有真正的道德高尚,是一种伪善的表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伪善、虚伪相关的成语,如“伪善”、“虚情假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道貌岸然地说他会好好学习,但成绩却一直不好。2. 初中生: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道貌岸然地批评别人的缺点,却从不关心自己的问题。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演讲中总是道貌岸然地谈论正义与公平,却在背后进行着不光彩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