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病骨支离在词典中的解释
bìngzhī

病骨支离

拼音bìng gǔ zhī lí

含义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诗:“病骨支离纱帽宽。”

典故出处

  • 宋·陆游《病起书怀》诗:“病骨支离纱帽宽。”

近义词

  • 骨瘦如柴

反义词

  • 膘肥体壮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成语举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老八沉疴在身,病骨支离。”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很衰弱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病骨支离是指疾病使得身体的骨头分离开来,形容病情非常严重,身体非常虚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病情极度恶劣,病人无法自理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病骨支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传说鲁周公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像是骨头都要支离开来一样。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用,用来形容病情极度严重的情况。

成语结构

  • 病骨支离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病”、“骨”和“支离”。形容词“病”修饰名词“骨”,表示骨头受到疾病的影响;动词“支离”表示骨头分离开来。

例句

  • 1. 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已经病骨支离了。2. 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已经病骨支离,需要我们的照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病骨支离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病得非常严重,骨头都要支离开来,形象地表示病情极度严重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待疾病的观念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得了重病,病骨支离,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2. 初中生:他在车祸中受了重伤,身体病骨支离,需要长时间的康复。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小说中描写了一个病骨支离的主人公,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疾病的残酷和无助。

拆字解意

病骨支离成语造句

  • 病骨支离造句(精选10条)

    1、说到这里,仿佛已经看到美若天仙下凡、丽似山茶朝露的神仙姊姊病骨支离、惟悴不堪的模样,不禁心痛落泪。2、张二杆子见敏儿病骨支离,心中嫌恶,竟不加劝阻,任大娘子随意施为。3、病骨支离,亲人凋零,使他的心头笼罩着阴云。4、他神态慵懒,一袭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