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击缺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含义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近义词
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英文翻译
knock a spittoon to piec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对时局十分关切,常忧国忧民,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都给敲破了。
详细解释
- 唾壶是古代一种陶制的水壶,击缺指敲打破损处。成语“唾壶击缺”比喻人的能力或技艺非常出众,超过一般人的水平。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能力非常高超,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也可以用来夸奖某人的技艺或才能非常出色。
故事起源
- 《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超。有一次,他在家里写字,不小心将一壶水打破了一个洞,水流了出来。他想到这个洞正好可以用来调试笔墨的颜色,于是他用笔蘸了一点墨水,轻轻地在壶上击打,结果墨水正好流进了洞里。他的朋友看到后非常惊叹,称赞他的技艺非常出众,就用“唾壶击缺”来形容他的才能。
成语结构
- 主语+唾壶+谓语+击缺
例句
- 1. 他的绘画水平真是唾壶击缺,无人能及。2. 这位小提琴演奏家的技艺真是唾壶击缺,令人叹为观止。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王羲之在家里写字时不小心打破了一壶水,但他却利用了这个破损处来调试笔墨的颜色,展示了他非凡的书法技艺,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以及他的书法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术真是唾壶击缺,每次画的画都特别漂亮。2. 初中生:她的游泳水平真是唾壶击缺,每次比赛都能拿到第一名。3. 高中生:他的演讲能力真是唾壶击缺,每次演讲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4. 大学生:他的编程能力真是唾壶击缺,每次都能写出高效且无bug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