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糠见米
拼音chuī kāng jiàn mǐ
含义比喻见效快。
出处《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典故出处
《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近义词
立竿见影
英文翻译
get instant resul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见效快。
成语举例:这个办法可以有吹糠见米的效果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收效快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吹糠见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米糠吹走,只剩下了米。比喻只看到了表面的事物,而没有看到其内在的价值或重要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只看到事物的外表,而没有深入了解其真正的意义或内涵。
使用场景
- 吹糠见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情境中,特别是在评价一个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没有深入思考或了解的情况下。比如,当有人只看到一个人的外貌,而没有关注他的内在品质或才能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叫韩非子的哲学家,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人正在用风吹的方式把米糠吹走,只剩下了米。韩非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那个人回答说,这样可以把杂质去掉,留下纯净的米。韩非子听后笑了笑,他觉得这个人只看到了米的表面,而没有看到米糠的价值。于是,他用这个故事来形容那些只看到事物表面,没有深入了解的人。
成语结构
- 吹糠见米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吹、糠、见、米。
例句
- 1. 他总是吹糠见米,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问题的本质。2. 不要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要学会吹糠见米,去探寻事物的内在价值。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吹糠见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风吹的方式把米糠吹走,只剩下了米。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吹糠见米这个成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韩非子创造的,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成语和哲学思想。如果对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韩非子的其他著作和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喜欢这个人,他总是吹糠见米,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我。初中生:他在面试时吹糠见米,只看到了我的外貌,却没有发现我的才能。高中生:成功的人不会吹糠见米,他们会看到事物的内在价值并加以利用。大学生:作为学者,我们需要吹糠见米,去挖掘事物的真正意义和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