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
含义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典故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近义词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反义词
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英文翻译
suav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成语举例: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质,不能读作“zī”。
成语辨形:彬,不能写作“斌”。
成语辨析: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都形容人态度温和、从容、举止斯文。但文质彬彬偏重于从容;有时还可以表示有风度;有气派;口语中也可用;“温文尔雅”偏重于温和;仅用作书面语。
成语谜面:中山先生素有礼貌
详细解释
- 指人的仪表举止端庄,文雅有礼貌,言谈举止得体。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礼貌和谦和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有教养、有修养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经说:“夫子之德,文之以礼,亦可小康也。”意思是说,孔子的德行是通过礼仪来表现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文雅的举止来展示。这就是“文质彬彬”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形式上呈现出对偶关系,加强了修养举止的含义。
例句
- 1. 他举止文质彬彬,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 她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女孩,无论在哪里都受到大家的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文质彬彬”与文雅、有礼貌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文化礼仪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举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举止文质彬彬,是我们班的榜样。中学生:他说话总是文质彬彬,从不冲动。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文质彬彬地与人交往,展示我们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