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如泰山
拼音wěn rú tài shān
含义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典故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近义词
坚如磐石、纹丝不动
反义词
摇摇欲坠、惊慌失措
英文翻译
as stable as Mount Taisha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举例: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泰,不能写作“秦”。
成语辨析:稳如泰山和“坚如磐石”都可形容建筑物等事物的牢固、稳固。但稳如泰山偏重在安、稳;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而“坚如磐石”偏重在坚;可比喻国家、集团;组织或思想信念的坚强。
详细解释
- 稳如泰山是指像泰山一样稳定、坚固,不会动摇或变化。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泰山高大雄伟,常年不变,因此成为了稳定和坚固的象征。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稳定性、坚固性。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稳定、坚定不移,或形容某个事物的稳定性、坚固性。
故事起源
- 稳如泰山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王莽在位期间,他的统治被认为是不稳定的,人们对他的统治并不满意。有一次,王莽在朝堂上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想要通过这些政策来稳定人心。当时有人对他说:“人心不稳,如何能够稳定?”王莽听后回答说:“我这些政策就像泰山一样稳定,不会动摇。”由此形成了“稳如泰山”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稳如泰山是一个由形容词“稳如”和名词“泰山”构成的固定短语。
例句
- 1. 他的决心稳如泰山,绝不会轻易改变。2. 这座建筑物的结构稳如泰山,经得起任何挑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稳如泰山”与泰山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泰山高大雄伟的形象,表达了稳定和坚固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其他与稳定性相关的成语,如“如坐针毡”、“坚如磐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非常稳如泰山,每天都准时下班回家。2. 初中生:我们班的团队合作稳如泰山,从未出过差错。3. 高中生:考试前我感觉自己稳如泰山,因为我做了充分的准备。4.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像泰山一样稳如泰山,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