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恬武嬉
拼音wén tián wǔ xī
含义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典故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近义词
上恬下嬉、尸位素餐
反义词
文治武功、克己奉公
英文翻译
the civil officials are indolent and the military <frivolons,dissipated and gluttonous life of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dom>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成语举例:今者文恬武嬉,宜若可为安静之计。(宋 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恬,不能读作“ɡuā”。
成语辨形:嬉,不能写作“戏”。
详细解释
- 文恬武嬉是由“文恬”和“武嬉”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文恬”指的是文雅、温和,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和举止优雅、温文尔雅;“武嬉”指的是武勇、嬉戏,常用于形容人的勇敢果敢、嬉戏玩乐的一面。这个成语表示人在不同场合下可以灵活运用文雅和武勇两种特质,既能以文雅的方式表现自己,又能在必要时展现出勇敢果敢的一面。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和举止,特别是在不同场合下展现出不同的特质。例如,一个人可以在正式场合下表现出文雅的一面,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毅然决然地采取果断的行动。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有一段描述了刘备和关羽的故事,刘备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而关羽则是一个勇猛果敢的将领。他们两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展现出了不同的特质,因此被形容为“文恬武嬉”。
成语结构
- 文恬武嬉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使用“和”连接。
例句
- 1. 他在平时给人的印象是文恬的,但在紧要关头却展现出了武嬉的一面。2. 这个演员的表演风格很独特,既能演绎文恬的角色,又能扮演武嬉的角色。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文恬武嬉”拆分成“文恬”和“武嬉”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刘备和关羽的故事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个人特质相关的成语,如“文质彬彬”、“勇往直前”等,来拓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文恬武嬉,既能安静听讲,又能积极参与活动。2. 初中生:她虽然平时看起来文恬,但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武嬉的一面。3. 高中生:他在学术界备受赞誉,因为他能够将文恬和武嬉的特质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