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
拼音wén tāo wǔ lüè
含义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近义词
文武双全
英文翻译
military expertise/strateg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成语举例: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韬,不能写作“滔”。
详细解释
- 文韬武略是一个由“文韬”和“武略”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文韬”意为智慧和文化才能,指的是在文化领域有卓越才能;“武略”意为武力和军事才能,指的是在军事领域有卓越才能。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在文化和军事方面都具备出色的才能,能够灵活运用智慧和武力来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文韬武略常用于赞美具有全面才能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有出众表现的人。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时运用智慧和武力的策略。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刘邦在与项羽对峙时,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的才能,还在文化上表现出众。他能够运用智慧和武力来对抗强敌,最终成功夺取了天下。这个故事中的刘邦被赞美为“文韬武略”,从而成为了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文韬武略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领导者,能够在文化和军事方面都做出明智的决策。2. 她运用自己的文韬武略成功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文韬武略”拆解成“文韬”和“武略”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和发音。同时,可以通过与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记忆刘邦在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出色表现。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文化和军事相关的成语,如“文武双全”、“文以载道”、“武装到牙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文化课和体育课上都表现出了文韬武略,大家都很羡慕他。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在组织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时都展现出了文韬武略,大家都很佩服她。3. 高中生:他在学校的学术竞赛和军事训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他的文韬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