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国忘身
拼音xùn guó wàng shēn
含义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出处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典故出处
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近义词
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反义词
自私自利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成语举例:那些徇国忘身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名和事迹将流芳百世。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徇,不能读作“xún”。
成语辨形:徇,不能写作“询”。
详细解释
- 徇国忘身是指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完全忘记了个人的利益和安危。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的安危,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故事起源
- 徇国忘身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是描述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管仲的故事。管仲是鲁国的重要政治家,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为鲁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成语结构
- 徇国忘身由“徇”、“国”、“忘”和“身”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徇国忘身,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战斗中。2. 这个英雄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徇国忘身,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徇国忘身这个成语:1. 将“徇国”理解为为国家,忘记个人。2. 想象一个人站在国旗下,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国家奉献。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徇国忘身这个成语:1.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舍己为人”、“舍生忘死”,它们都强调了个人对他人或国家的牺牲精神。2. 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了解更多关于徇国忘身的实例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徇国忘身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2. 初中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有徇国忘身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以徇国忘身的精神,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