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惶惶不可终日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ánghuángzhōng

惶惶不可终日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含义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典故出处

  • 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近义词

  • 惊惶失措、惊恐万状、闻风丧胆

反义词

  • 处之泰然、临危不惧、无所畏惧

英文翻译

  • unending anxiet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崇祯上吊,皇城禁军作鸟兽散。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担心害怕到了极点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惶,不能读作“huānɡ”。
    成语辨形:惶,不能写作“徨”。

详细解释

  • 指人内心非常害怕、担心或焦虑,无法安心过日子。这种内心的不安可以是因为某种困扰、忧虑、恐惧或紧张等情绪所致。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困境、压力或危险中感到恐惧不安,无法平静度日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襄公在攻打楚国时,齐军士兵惧怕楚国的强大,每天都过着惶惶不安的日子。后来,齐国的大臣管仲劝说襄公,让他相信自己的军队,从而安定下来。这个故事成为了“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不+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因为工作压力大,整天惶惶不可终日。2. 考试前的几天,学生们都惶惶不安,无法集中精力。3. 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一直惶惶不可终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惶惶不可终日”与“恐惧不安、无法平静度日”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内心不安的人无法安心过日子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焦虑、担心相关的成语,如“心神不宁”、“忧心忡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的几天,我总是惶惶不安,害怕考不好。2. 初中生:为了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我整天都惶惶不安,担心自己的演讲会出错。3. 高中生:高考前的几个月,我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成绩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拆字解意

惶惶不可终日成语造句

  • 惶惶不可终日造句(精选72条)

    1、回归帝都复命的英雄们再次聚集,所有人脸色沉如死神,有的人挨靠门框无语失神,有的人坐卧不安,菲里欧一日不死就会觉得惶惶不可终日。2、在逃的犯罪分子往往过的是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3、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崇祯上...

  • 惶惶不可终日造句(精选55条)

    惶惶不可终日解释: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近义词:惊惶失措惊恐万状闻风丧胆反义词:处之泰然临危不惧无所畏惧相似词:惶惶不安不可终日人心惶惶惶恐不安惶惶惶急惶然惶惑1、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