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
拼音xún guī dǎo jǔ
含义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典故出处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近义词
安分守己、规行矩步
反义词
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轻举妄动
英文翻译
stick to conven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举例: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矩,不能读作“jù”。
成语辨形:矩,不能写作“距”。
成语辨析:循规蹈矩和“安分守己”、“奉公守法”;都有作事“规矩老实”的意思。不同在于:“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胡乱来;循规蹈矩偏重在拘泥保守墨守成规;缺少大胆和创新;“奉公守法”偏重在奉行公事;遵守法令;不徇私情。
成语谜面:方圆有度
成语故事
大观园内财政出现困难,探春主张姑娘们住的园子不用另请人管理,在园中挑选几个老实本分的人来管理。李纨、宝钗纷纷表示支持。众老婆子纷纷提出承包方案,并表示每年还有额外收入。宝钗对她们说只要循规蹈矩地干,一定会有收获的。
详细解释
- 循规蹈矩是由“循规”和“蹈矩”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循规”指的是遵循规矩,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行事;“蹈矩”指的是守住矩阵,不越雷池一步。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遵守纪律、守法度,不违背规章制度,言行举止合乎规范。
使用场景
- 循规蹈矩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守纪守法,遵守规范和制度。可以用来形容有纪律性、遵守规则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纪律、不遵守规则的人。
故事起源
- 循规蹈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故事中,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非常重视遵守法律纪律,不敢有丝毫偏离。他的上级官员非常赞赏他的遵纪守法的品德,因此称赞他是“循规蹈矩”。
成语结构
- 循规蹈矩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一直循规蹈矩,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循规蹈矩,遵守规章制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将“循规蹈矩”与遵守规则、守法纪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规定的矩形区域内行走,严格遵守规矩,不越雷池一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纪律、规范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株待兔”、“秉公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循规蹈矩地完成作业,不拖延时间。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班长,我要循规蹈矩,带头遵守校规校纪。3. 高中生:考试的时候,我们要循规蹈矩,不作弊,保持公平竞争。4. 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要循规蹈矩,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务员,我要循规蹈矩,恪守法律法规,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