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兔烹狗
拼音huò tù pēng gǒu
含义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出处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敬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
典故出处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敬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
近义词
过河拆桥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成语举例:你要小心他干获兔烹狗的事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同“过河拆桥”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楚国的范蠡和文种到越国去做官,辅佐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勾践,他们发奋图强,终于使越国强大,最后灭了吴国。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就到齐国隐姓埋名经商,他写信劝文种离开说:“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不信后被勾践所杀。
详细解释
- 获兔烹狗的意思是用捕捉到的兔子来烹煮狗肉。这个成语比喻因为追求小利而失去更大的利益,得不偿失。它告诫人们要懂得取舍,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使用场景
- 获兔烹狗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决策时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景中,提醒人们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有一位叫孟尝君的官员,他非常喜欢兔子肉。有一天,他听说有人能够捕捉到一只非常稀有的兔子,于是就派人去捕捉。然而,正巧在这个时候,孟尝君家里的狗生病了,他觉得狗肉也很好吃,于是就把狗杀了烹煮了。结果,他等来的却是一只普通的兔子,而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狗。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获兔烹狗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的含义。
例句
- 1. 他为了追求眼前的小利益,却获兔烹狗,失去了更大的机会。2. 在做决策时,我们要慎重考虑,避免获兔烹狗的情况发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捕捉到一只兔子,然后把它烹煮了。这个画面会比较鲜明,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得不偿失”、“一手遮天”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买一件玩具,把所有的零花钱都花掉了,结果获兔烹狗,买不到其他想要的东西了。2. 初中生:他为了追求短期的好成绩,天天熬夜学习,结果获兔烹狗,身体越来越差,学习效果也没有提高。3. 高中生:他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放弃了所有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结果获兔烹狗,虽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却失去了很多美好的青春时光。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获兔烹狗”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