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究底
拼音xún gēn jiū dǐ
含义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近义词
寻本挖源、寻踪觅迹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thorough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举例: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究,不能写作“揪”。
成语辨析:寻根究底和“追本溯源”;虽然都含有“把问题彻底搞清”的意思。但寻根究底着眼于事情的原因;多用来表示事件发展的底细;不能做独立成分;“追本溯源”着眼于事情发生的根源;多用于研究事物的本源;常作独立成分;有时两者可以通用。
成语谜面:九寸
成语故事
刘姥姥到大观园里走亲戚,贾母与凤姐留她住几天,他们大摆酒宴,让刘姥姥讲一些乡下的奇闻趣事。刘姥姥则信口开合讲一个茗玉小姐17岁死后成仙,地方人们为她建庙。宝玉听了想寻根究底弄个明白,打发家人茗烟去村上核实。
详细解释
- 寻根究底是由"寻根"和"究底"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寻根"指的是寻找事物的根源和起源,追溯其历史和渊源;"究底"则是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寻根究底强调对问题的彻底追求,不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是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原因。
使用场景
- 寻根究底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追求真理、探求事物的本质、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行为。可以用于讨论学术研究、科学探索、历史考证等方面。
故事起源
- 寻根究底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庖丁的大厨,他非常擅长烹饪。有一天,有人问他烹饪的秘诀是什么,庖丁回答说:“我会把牛切成块,但我能看到的只是牛的外形,我不能看到牛的本质。然而,当我切开牛的肉,一块块肉分离开来,我就能寻找到牛的根源和究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因。
成语结构
- 寻根究底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学术研究需要寻根究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2. 历史学家通过寻根究底,揭示了许多历史事件的真相。3. 科学家们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寻根究底的研究,最终找到了解释之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寻找一棵大树的根源和深处,需要不断挖掘、探索,才能找到树的真相和本质。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寻根究底这个成语,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故事、文化背景和用法。还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追本溯源"、"探源穷源"等,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让我们寻根究底,不只是记住答案,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2. 初中生:我对科学很感兴趣,特别是天文学,我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宇宙的奥秘。3. 高中生:历史研究需要寻根究底,通过研究史料和文献,我们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4. 大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需要寻根究底,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