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可施
拼音wú jì kě shī
含义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近义词
束手无策、走投无路
反义词
得心应手、一帆风顺、急中生智
英文翻译
be at one's wits' end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成语举例:每个干部如果都能做到清正廉洁,行贿者也就无计可施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施,不能读作“sī”。
成语辨形:施,不能写作“矢”。
成语辨析:无计可施和“黔驴技穷”都有想尽办法的意思。但无计可施是带有贬义;是直接的陈说;而“黔驴技穷”;表示本领有限的意思;是形象的比喻。
成语谜面:和尚抓头皮
歇后语:和尚抓头皮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刘协,曹操和袁绍起兵反对,董卓挟献帝至长安,自任太师。董卓残暴与专权,引起朝中文武大臣的不满,但又无计可施。司徒王允把府中的美女貂禅许给吕布,然后再献董卓,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
详细解释
- 无计可施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可行的办法或解决方案。它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感。
使用场景
- 无计可施常常用来形容在面对复杂问题、困境或危机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法。它可以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如工作、学习、家庭等。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当时,有一个国家面临着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入侵,国王和他的军队陷入了绝境。国王找了很多智者和军事专家,但是却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打败敌人的办法。最终,国王感到无计可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成语结构
- 无计可施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无”、“计”、“可”和“施”。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没有”、“办法”、“可以”和“实施”。
例句
- 1. 在面对这个难题时,我感到无计可施。2. 他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觉得自己无计可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想象自己在一个困境中,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问题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时,我碰到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我觉得无计可施。2. 初中生:我想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但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觉无计可施。3. 高中生:我在写论文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感觉无计可施。4.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觉得自己无计可施。